金融信托涉及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或特定目的,进行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其他财产等金融业务的收受、经营或运用。国外一般由信托投资公司或银行的信托业务部担任受托人。在我国,受托人必须是符合法定条件并经过审核批准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法》不得经营信托业务。未经批准,任何部门或单位都不能经营金融信托业务,个人也被禁止从事金融信托业务。
金融信托是现代信托的发展,起源于单纯的财产保管和运用的信托。金融信托具有资金融通和财产管理的双重职能。
金融信托必须通过书面形式设立,并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金融信托业务是一种被动经营行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旨开展具体业务。因此,受托人对信托财产运用的风险仅负有限责任。这种有限责任主要限定在受托人对违背信托目的造成的信托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在我国,信托业务风险的承担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信托存款的风险由受托人承担;委托贷款和投资的主要风险由委托方承担;甲类信托贷款和投资风险主要由委托方承担;乙类信托贷款和投资的风险由委托人和受托人按约定的比例承担。
金融信托是金融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开展的一项金融业务。因此,受托金融机构根据业务性质,按照实绩分红的原则,依法取得一定的收益和报酬。
保护信托的法律定义及其作用。保护信托是为防止子女因不良行为导致财产损失而设立的,委托人将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并向子女支付信托收益。若子女破产或发生特定事件,信托将自动终止,并转为自由裁量信托,保护信托财产免受债权人追索。保护信托包含基本信托和自由裁量
委托代理与信托的区别。主要差异在于当事人数量、财产所有权变化、成立条件、财产控制程度、权限和期限稳定性等方面。信托涉及多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转移,受托人享有广泛权限和充分自由;而委托代理仅涉及双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不转移,受托人权限较狭小并需接受委托
信托终止的各种情形。根据办法第四十三条,信托终止的情形包括信托文件规定的终止事由发生、信托存续违反目的、信托目的实现或不能实现、当事人协商同意、期限届满、被解除或被撤销以及全体受益人放弃信托受益权等。信托终止时,信托投资公司需制作清算报告,经受益人或
国有土地房屋拆迁申请行政裁决的法律依据,包括参照《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进行执行的相关内容。文章还阐述了拆迁行政诉讼的特征,包括性质、当事人、复议和诉讼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及拆迁行政诉讼的司法监督行政性质和内容。此类诉讼成为规范拆迁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