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出辩护的权利:被申请人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后的10日内,有权向复议机关提交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材料或证据,并进行答辩。
2. 督促申请人执行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在复议期间,被申请人有权督促申请人继续执行原具体行政行为。
3.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复议决定的权利:根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试行)》规定,如果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如果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决定,被申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 改变引起税务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在税务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有权改变引起税务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1. 全面接受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审查的义务:被申请人有义务全面接受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的审查。
2. 提供相关材料和证据的义务:被申请人有义务向复议机关提供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材料和证据。
3. 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复议决定的义务:被申请人有义务履行已生效的复议决定。
4. 履行行政赔偿的义务:被申请人有义务履行行政赔偿。
代理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可以充当申请人的委托代理人,主要包括律师、法人或其他组织内部推荐的人以及公民的近亲属。代理人具有以下特征:
1.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即申请人)的名义参加税务行政复议活动,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复议活动。
2. 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参加税务行政复议活动,超越代理权限所作的行为对被代理人没有法律效力。
3.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参加复议活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4. 代理人的代理活动以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为目的。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结构及其法律制度的构建。文章指出,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行政复议机关和其他参与人。主体之间的基本结构包括救济关系、监督关系和当事人平等关系。文章还强调,法律制度的形成是理性的集聚与遴选过程,而不是盲目的排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在受理机构及人员性质、特征及审查范围、申请形式及审理方式、受案范围、审查依据及是否适用调解规定、是否收取案件受理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行政复议具有行政性、监督性、非诉性等特点,而行政诉讼则是司法活动。
乡镇人民政府是否可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问题。行政不作为定义为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职责的消极行为。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复议职能,并需承担一定的行政复议任务。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向直接管理该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被申请人名称、行政复议请求和主要事实和理由、签名或盖章以及申请行政复议的日期。文章强调申请人应提供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被申请人的名称应使用正式名称,同时围绕行政复议请求写明事实和理由。文章还指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