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程序 > 医院将粉碎骨折误写为骨裂,对工伤鉴定有何影响?

医院将粉碎骨折误写为骨裂,对工伤鉴定有何影响?

时间:2025-05-17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8643
在医院看病的时候有的医生会把一些症状写错,比如说粉碎性骨折和普通的骨裂,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对工伤鉴定有影响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骨折鉴定等级与赔偿金额的关系

根据工伤鉴定规定,骨折鉴定的等级较低,而粉碎性骨折鉴定的等级较高。因此,鉴定为粉碎性骨折的工伤赔偿金额通常会更高。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

工伤鉴定是指在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后,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相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申请工伤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等级鉴定的材料

以广州市为例,申请工伤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等级鉴定时,需要填报《广州市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两份,并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 《广州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和《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2. 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以及后续所有门诊病历;
  3. 首次及后续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报告单,如X光、CT、MRI等;
  4. 如果受伤部位存在疤痕、缺损或畸形,还需提供受伤部位的彩色照片。

申请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复查鉴定的材料

申请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复查鉴定时,需要填报《广州市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表》两份,并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 《广州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的原件和复印件;番禺、花都区,从化、增城市工伤职工申请劳动能力重新鉴定须提供原工伤认定书、工伤鉴定结论及工伤复查鉴定结论的原件和复印件。
  2. 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报告和相关病历等证明材料;
  3. 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以及后续所有门诊病历;
  4. 首次及后续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报告单,如X光、CT、MRI等;
  5. 如果受伤部位存在疤痕、缺损或畸形,还需提供受伤部位的彩色照片。

申请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变化复查的材料

申请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变化复查时,需要填报《广州市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表》两份,并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 《广州市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2. 申请伤残程度变化复查的报告和相关病历等证明材料;
  3. 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以及后续所有门诊病历;
  4. 首次及后续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报告单,如X光、CT、MRI等;
  5. 如果受伤部位存在疤痕、缺损或畸形,还需提供受伤部位的彩色照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者伤残鉴定结论及其补偿待遇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伤残鉴定结论及其补偿待遇。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七级至十级的劳动者在合同终止或本人提出解除合同时,可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者需按流程进行伤残鉴定和赔偿,包括申请工伤鉴定、享受

  • 员工新入职发生工伤的处理方式

    员工新入职发生工伤的处理方式。新员工有权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待遇,需提交相关材料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保险赔偿流程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供工伤认定和鉴定书、身份证明和银行卡复印件等。单位需按要求申报工伤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否则个人可在一年内申请。如单

  •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在工地上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并根据结果确定赔偿金额。文章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和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步骤和申请时限。

  • 原告信息

    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案件。原告因工作受伤后,向被告提出了多项赔偿请求,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原告在被告公司工作期间发生了工伤事故,经过治疗和伤残鉴定后,因赔偿问题与被告无法达成一致,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 如何证明脑出血为工伤
  • 眼睛工伤十级赔偿标准及鉴定
  • 工伤伤残鉴定程序是怎样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