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了房地产相邻关系和相邻权的原则性规定,包括截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随后,1988年1月26日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各类相邻关系问题作了详细的司法解释。此外,其他法律法规也对房地产相邻权进行了规定,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等。
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房地产相邻权:相邻土地关系中的相邻权、相邻房屋关系中的相邻权、相邻水流关系中的相邻权和相邻环保、防险关系中的相邻权。后两个方面相邻权是前两个方面相邻权的特殊形态。此外,有些房地产相邻权可能同时涉及到土地、房屋、水流、环保中两个以上方面。
通行、通道相邻权: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100条和第101条的规定,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对于一方所有或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不得堵塞。主张相邻通行权的一方应当选择给相邻他方造成损失最小的通行路线、通行方法,并且对所造成的他人损失予以适当补偿。
建筑施工临时占用邻地权:根据最高法院意见第97条的规定,相邻一方因修建、施工临时占用他方使用的土地,占用一方如未按照双方约定的范围、用途和期限使用的,应当责令其及时清理现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铺设管线相邻权: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铺设电缆、管道、架设电线及其他空中线路时,如果必须经过相邻他方的地下或地上时,相邻他方不得拒绝或妨碍。双方应当协商确定补偿办法。
用水、截水、排水、滴水相邻权: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和最高法院意见第98条和第99条的规定,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独占自然流水,影响他方正常生活的,他方有权请求排除妨碍;相邻一方必须使用另一方的土地排水的,应当予以准许。处理相邻房屋滴水纠纷时,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他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我国房地产相邻权的法律规定,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相邻土地关系、房屋关系、水流关系以及环保、防险关系中的相邻权。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房屋相邻权的距离标准,包括通行、通道相邻权、建筑施工临时占用邻地权、铺设管线相邻权以及用水、截水、排水、滴水相
目前,采光权侵权案件的赔偿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依,但可以参考相关规范标准来确定民事赔偿与经济补偿的范围。从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拆除建筑物会造成资源浪费,受到采光影响的房屋并非完全不能使用,因此通常采取由侵害方给予受影响方一定补偿的方式来处理
采光权是指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为了获得日照而要求邻人限制其房屋或其他构造物的距离或高度的权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采光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外,采光权被认为是人格权,与生命、健康、生活的安适等息息相关。在我国,采光权被纳入相邻权的范畴,根据《
楼上漏水纠纷中,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根据法律规定,受漏水损害的一方应该先请房屋质量检验部门鉴定漏水原因和修补方法,并凭鉴定报告要求相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