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应提前告知职工
时间:2025-03-12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企业转型升级的告知义务
根据市人社局转发的《意见》,企业在进行转型升级之前,应向职工详细说明转型升级的原因、时间、步骤、相关变动事项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涉及用工管理、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处置等重大事项,企业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提前如实告知职工,并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这样做是为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企业还应根据法规政策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理顺职工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的工作方案,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人员状况、劳动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及重新签订办法、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等内容。
转型后企业不得擅自降低薪酬
劳动合同的继续有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企业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股东)等事项,并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当企业发生合并或分立等情况时,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企业继续履行。在“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为企业法人后,劳动合同由承继权利和义务的新企业继续履行。企业和职工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企业不得擅自降低职工的薪酬待遇。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或其他书面形式中注明职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以连续计算。
企业裁员20人以上需报批
裁员程序的要求
当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企业应与职工平等协商,并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来变更劳动合同。如果协商未能达成一致,企业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根据新规定,如果企业裁减人员达到20人以上(包括20人)或者裁减人员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在裁员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在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员方案后,企业才可以裁减人员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计算和支付
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的基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规定,经济补偿的计发办法是根据职工应得工资来计算的。这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加班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当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时,企业应在当天结清并一次性支付职工的工资。如果企业存在拖欠职工工资或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应依法补发工资和清缴社会保险费。同时,企业应及时为失业人员提供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告知他们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企业还需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的15天内将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名单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失业人员凭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可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对于处于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企业不得解除她们的劳动合同。如果在这期间劳动合同到期,也不得终止劳动合同,而应将合同期限延长至哺乳期结束。对于因病或非工伤而在医疗期内的职工,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在医疗期内劳动合同到期,也不得终止劳动合同,而应将合同期限延长至医疗期满,并由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等。同时,劳动者违约离职需承担的责任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经济补偿也
-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包括被告人是否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反诉,以及反诉和诉的合并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另外,也介绍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
-
13个月未签劳动合同是否可要求补偿
劳动者在13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是否可要求补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补偿,包括获得11个月的双倍工资。如存在劳动纠纷,劳动者应尽快提出劳动仲裁。为证明劳动关系,劳动者可收集相
-
员工犯罪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进行赔偿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雇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进行赔偿,当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二)严重违反雇主的规章制度;(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雇主造成重大损害;(四)同时与其他雇主建立劳动关
-
劳动合同到期续签规定
-
经济补偿金计算是否应包括加班工资?
-
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如何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