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事诉讼中,一旦经过终审的判决产生法律效力,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再改判的。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从而有可能改变终审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认为存在错误,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对于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双方为公民的案件,当事人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并不会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的规定,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应当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才会受理并进行再审:
根据上述规定,当事人如果能够证明符合上述任一情形,就有可能申请再审并改变终审判决。
民事终审判决后的改判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判决一旦生效,不会再改判。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符合一定条件可申请再审,包括有新证据、原判决有错误等情形,从而可能改变终审判决。需要注意的是,再审申请并不会停止判决的执行。
当事人对民事和行政终审判决不服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不会停止执行。对刑事终审判决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判决仍会执行。法律依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一审缺席判决判决书虽具有法律效力,但当事人一方是可以提出判决异议申请再审。因此,一审缺庭判决并非终审判决。缺庭判决就是在开庭审理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听取意见,在审查核实未到庭
对于作出二审终审判决不服的,只有依靠审判监督程序来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一是向原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申请;二是检察院申诉,由检察院提起抗诉。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