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监护权 > 违反监护义务的行为有哪些

违反监护义务的行为有哪些

时间:2024-10-1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391
孩子都是家里的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也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孩子就应该管得严点,不打不成才”。父母管教孩子天经地义,管教和虐待呢还是要有界线的,那么违反监护义务的行为有哪些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违反监护义务的行为及其分类

一、虐待未成年子女

虐待未成年子女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采取打骂、禁闭、不给予治疗或强迫过度劳动等手段,对其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迫害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行为人经常或连续地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折磨、摧残,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虐待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两类手段:

1.肉体折磨手段:包括殴打、冻饿、强迫过度劳动等。

2.精神折磨手段:包括侮辱、咒骂、限制行动自由、不让参加社会活动等。

二、遗弃未成年子女

遗弃未成年子女是指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未成年人,父母拒绝履行抚养义务的行为。

三、溺婴、弃婴

溺婴是指剥夺新生婴儿生命的行为,是杀婴的通俗总称。溺婴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确定监护人的方式

对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的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确定:

1.指定监护人

由已故父母在中指定的监护人。

2.法定监护人

由法律规定的一定范围的亲属按照一定顺序担任的监护人。

3.选定监护人

由监护机关或法院选定的监护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监护人可以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担任。如果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有关单位同意,也可以担任监护人。对于没有上述监护人的未成年人,可以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对于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监护人应由以下人员担任: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

如果与被监护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有关单位同意,也可以担任监护人。对于没有上述监护人的情况,可以由被监护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对于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担任监护人存在争议的情况,可以由有关行政机关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

    中国婚姻法中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养子女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而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送养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面临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某些情况下如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

  • 抚养权的强制执行问题

    抚养权的强制执行问题,包括执行申请是否受理、法律效力与强制执行、抚养权的强制执行范围、强制执行的限定与保护、保证严肃性与强制力以及倾听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文章指出,法院应当立案受理抚养权强制执行申请,被执行人需履行交出子女义务,同时法院应注意保护未成年

  • 离婚前承诺的抚养权有效性问题(《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处理,以及抚养权归属问题的规定。讨论了不同年龄段子女的抚养权处理方式,包括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和已满十周岁的子女。文章还提到了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方式和最新资讯《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即使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

  • 父母离婚后,母亲去世,父亲是否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

    父母离婚后母亲去世,父亲是否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这一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父母离婚后,如果母亲抚养未成年子女并去世,父亲将自动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如存在争议,可由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 扶养抚养赡养区别在哪些
  • 什么是法定扶养义务人
  • 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权利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