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险的标的和承保的公司不同。
“旅意险”按《保险法》应属于人身保险,由人寿保险公司承保,对财产责任是不承保的。但“责任险”规定既包括人身赔偿,又包括对行李物品的损失和第三者的责任等财产的赔偿。
二、“责任险”与“旅意险”的最大区别在于把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统一为旅行社,理顺了保险各方的法律关系,有效保障了游客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
“旅意险”是旅行社为游客投保,一方面,旅行社交了保费,只是代游客办理投保手续,充当代理人的角色,真正的投保人仍为游客;另一方面,旅行社虽然出了保费,但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游客,一旦出险,游客的权益受到保障,但保险公司的赔偿并不能代替存在过失的旅行社的赔偿责任,旅行社的责任风险不能转嫁,造成旅行社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责任险”是旅行社为自己投保,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一旦因旅行社责任造成游客遭受人身和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代表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起到了既能对游客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保障游客权益,而又使旅行社的责任风险得以转嫁的双重作用。
三、投保的强制性不同。
“旅意险”是人身保险,应是自愿的,投保与否以及投保多少,应由游客自定。旧规定强制投保“旅意险”,一方面违反保险惯例,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误解:旅行社误以为自己的责任风险已获得转嫁,保险公司的赔偿替代了自己的责任赔偿;游客也误以为旅游期间发生的意外事故都是旅行社的责任,从而无限扩大了旅行社的责任风险,使旅行社陷于不利的局面。
四、保险的责任范围不同。
“责任险”的保险责任范围比“旅意险”扩大了很多,不仅包括旅行社责任引起的游客人身伤亡、财产遭受的损失及由此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赔偿,同时也包括保险事故发生导致的诉讼费用和必要的施救费用等。但并不等于旅行社可以免除所有责任,在实际发生意外时,如果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旅行社的责任赔偿超过它的投保范围和投保金额时,旅行社要补足赔偿金额或自行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新规定要求组团社和地接社均须投保,也扩大了保险对象的覆盖面,切实保障了各类旅行社的利益。
同时,“责任险”规定了几种旅行社不承担责任的情形,旅行社在组团和接待团队过程中,更应注意对游客给予充分的提醒和劝告,才能部分或全部免除旅行社的责任。
五、投保方式、投保金额不同。
“责任险”按年投保,一次性投保,保险期限一年。“责任险”保险金额是“三个限额”的最低投保额度,即每人责任赔偿限额(国内游8万元,入境出境游16万元)、每次事故责任赔偿限额(国内社200万元、国际社400万元)和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国内社200万元、国际社400万元),三者必须同时满足。旅行社可根据以往经验、各自的组团接待量、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等选择合适的投保额度。这意味着投保额度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市场竞争手段:投保额度相同,组团接待量越多的旅行社越能体现出规模优势从而降低单位成本;投保额度不同,有实力的旅行社可利用提高投保额度赢取客源,扩大市场份额。
商场电梯责任险的重要性,其旨在分担电梯事故的风险,保障商场负责单位和顾客。商场可为电梯配置电梯责任险来应对因电梯事故引发的第三者伤亡和财产损失等风险。同时,顾客若投保了综合意外保险,在电梯事故受伤时也可以获得意外险赔偿。购买意外保险时,可考虑包括意外
意外险的合适保额问题,指出个人意外保障应为个人年收入的10至15倍,费率相对较低廉。此外,文章介绍了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包括外来、突发、不可预见、非本意和非疾病等关键要素,强调了购买保险时应考虑家庭支柱的保障需求,而非未成年子女。
保监会征求意见: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条件人身保险
保监会针对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所发布的新规定和限制。新规定根据年龄段设定不同的保额,旨在预防道德风险。专家建议按顺序购买保险产品,其中意外和医疗保障应成为少儿投保的首选。同时,家长需要注意保险限额规定,在投保时要了解不计入限
意外险医疗赔付额度的确定过程。该过程与交纳的费用、不同的标准和险种有关。理赔流程包括个人垫付医疗费用、提交理赔申请、保险公司审核资料并确定保险责任、进行理赔或拒绝赔付。办理理赔时,需准备医学诊断证明、意外伤害事故证明、医疗费收据及处方、个人身份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