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姓氏一般在出生后办理户籍登记时便予以确定。《婚姻法》第22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的规定,子女在办理户籍登记时确定的姓氏,应视为父母双方合意的结果,在子女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成年以前,对子女姓氏的更改应由父母双方协商同意。在父母离异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基于亲权的延伸,仍有权要求对方保持子女的姓氏(一般是父方会要求子女仍继续保持随自己的姓氏)。若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当责令恢复原姓氏。对此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及公安部均取得统一。2002年5月21日公安部《关于父母离婚后子女姓名变更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明确:“对于离婚双方未经协商或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其中一方要求变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机关可以拒绝受理;对一方因向公安机关隐瞒离婚事实,而取得子女姓名变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复其子女原姓名且离婚双方协商不成,公安机关应予以恢复。”从实践中来看,对子女姓氏的争议一般在小孩年纪尚小时,大多为10周岁以内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直接抚养子女的母亲而言,亦可能要重新组建家庭,若子女的姓氏仍保留着其生父的姓氏,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会造成诸多的不便。从小孩的健康成长角度出发,父母在离异时,对于子女姓氏的变更能够达成一致为宜。退而求其次的方法,若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子女随父姓的,可以改为随母姓;若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子女随母姓的,可能改为随父姓。这种做法,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过确认。
中国婚姻法中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养子女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而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送养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面临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某些情况下如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
《民法典》生效后的监护权问题,包括父母离婚后监护权的归属和监护权的内容。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离婚不会消除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监护权内容包括人身和财产上的监护以及代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但不包括扶养与继承的权利义务。虽然我
离婚前承诺的抚养权有效性问题(《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离婚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处理,以及抚养权归属问题的规定。讨论了不同年龄段子女的抚养权处理方式,包括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和已满十周岁的子女。文章还提到了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方式和最新资讯《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即使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
父母离婚后母亲去世,父亲是否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这一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父母离婚后,如果母亲抚养未成年子女并去世,父亲将自动成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如存在争议,可由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