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后,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可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探视权能否放弃直接涉及到探视权的性质问题。也就是说,探视权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义务?或者是权利和义务的结合体?具体而言,如果探视权是一种权利,则可以放弃;如果探视权是一种义务或者权利和义务的结合体,则不能放弃。
离婚的父母对不直接抚养的子女定期或不定期的探视权利是亲权的一项内容。亲权是以主体间特定的亲属身份为发生依据的,父母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解除父母与子女的血缘身份关系。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的离婚而解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离婚后,父母子女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改变,不与未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父或母一方,亲权行使受到限制,部分亲权被停止,但探望等权利义务被保留了下来,法律在将监护权判给一方的情况下,同时赋予了另一方探望的权利,双方共同行使亲权。
赋予探视权独立权能地位的前提在于父母共同行使的亲权,在父母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亲权的各项权能处于基本完满状态,探视权隐含于亲权当中,尚为转化为现实的权利与义务。父母离异后,亲权的各项权能发生了分离。探视权作为亲权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潜在的隐含的权能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权能,归属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该方行使包括探视权在内的一些权利义务。可见,探视权不仅是未与子女共同生活方的一种权利,也是其义务,是其亲权行使的延续,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探视权显然具有亲权的诸多属性,其与亲权的区别在于它的权利主体和内容相对比较窄。
《民法典》生效后的异地离婚情况下子女探视权的处理。父母双方需协商处理子女探视权,探望权是未直接抚养一方父母的权利,并应以子女利益为出发点。探望权的实现应充分尊重子女意见,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判决。
我国《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新规定。详细解读了自愿离婚、一方要求离婚、现役军人的离婚要求、女方禁止离婚的时限、恢复夫妻关系的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阐述了父母离婚后对子女的影响、子女抚养费的负担以及离婚后的探望权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我国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规定。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戒毒人员可以外出探视配偶和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得探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两年,表现良好者可提前解除,但特殊情况下期限可延长一年。解除戒毒时,场所会出具相关证明并通知家属等。
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的探望权问题。婚姻法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直接抚养方则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包括非婚生子女与父母、养父母养子女以及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同时,文章也讨论了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