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离婚财产分割 > 离婚时隐匿财产怎么承担民事责任,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

离婚时隐匿财产怎么承担民事责任,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

时间:2024-11-08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5575

离婚时隐匿财产的民事责任

一、隐匿、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民事责任

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如果一方故意将夫妻共同财产隐匿、转移拒不交出,或者非法变卖、毁损,根据法律规定,在分割财产时,对故意隐匿、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应予以少分或者不分。

具体处理时,应将隐匿、转移、变卖、毁损的财产作为一份分给隐匿、转移、变卖、毁损方,以其他财产折抵分给另一方,如果折抵后仍有不足的部分,则隐匿、转移、变卖、毁损方需给予赔偿。

二、隐匿财产可能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对于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故意隐匿、转移、变卖、毁损拒不交出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视情节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
  2. 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行为;
  3. 隐匿、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行为;
  4. 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行为;
  5.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
  6. 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

三、如何认定被执行人隐匿财产

1. 银行存款隐匿转移方式:

  1. 隐匿存款事实或隐匿存款账户;
  2. 将存款取出后另存他人名下。

2. 不动产隐匿转移的方式:

  1. 隐匿不动产;
  2. 将产权交易过户到他人名下;
  3. 以他人名义购买房产;
  4. 婚前双方出资购房记在一人名下。

3. 企业股份隐匿转移方式:

当事人拥有一家或多家公司时,主要问题在于公司财务不规范或存在"两本账"的情况,导致账目不实。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起诉离婚,并申请法院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资产审计来解决。然而,账目不实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价值高,评估低”。

4. 股市资金隐匿转移方式:

股市资金转移隐匿的常见方式包括:隐匿炒股信息,不透露给另一方炒股的股东代码或资金号,或证券公司;将股市内的股票抛售后,套取现金,取出后转移、隐匿。

由于必须通过银行开户炒股,股票资金转移隐匿与银行存款的转移隐匿有相似之处。然而,相对于银行存款,股市信息的查询较为宽松,只需凭法院调查令即可查询相关证券管理、经营机构,只要打出资金对账单,便可查出一方的资金数额流量。

5. 其他家庭动产隐匿转移方式:

一方趁另一方不备时,将家里值钱的东西,如冰箱、电视等大件消费品转移到他处,或矢口否认拥有某些共有财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法律处理

    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法律处理,指出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或侵权人应承担责任。同时,探讨了无因管理损害赔偿问题,包括管理人不当行为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管理人在处理事务时必须以合理、有利于当事人利益的方式进行,并承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

  • 离婚后财产分配准则的法律解析

    离婚后财产分配准则的法律解析,包括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给予补偿原则和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这些原则在离婚财产分割中起着重要作用,确保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并特别保护子女和女方的利益。

  •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关于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根据相关法律,此类行为会受到治安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传播偷拍他人的隐私视频不仅侵犯隐私权,还可能构成侮辱,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最新资讯强调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 股权转让违约法人代表的连带责任问题

    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关系、股权作为对法人的控制权及其影响,重点讨论了股权转让对法人财产权的影响以及法人代表的连带责任问题。股权决定法人财产权,但在承担民事责任时,法人财产权不受股权辖制。股权转让不影响法人财产权,法人代表在股权转让违约时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 孕期离婚财产分配的法律规定
  • 单位犯罪的民事责任
  • 非法征地的法律责任与追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