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离婚财产分割 > 离婚时隐匿财产怎么承担民事责任,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

离婚时隐匿财产怎么承担民事责任,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

时间:2024-11-08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5575

离婚时隐匿财产的民事责任

一、隐匿、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民事责任

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如果一方故意将夫妻共同财产隐匿、转移拒不交出,或者非法变卖、毁损,根据法律规定,在分割财产时,对故意隐匿、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应予以少分或者不分。

具体处理时,应将隐匿、转移、变卖、毁损的财产作为一份分给隐匿、转移、变卖、毁损方,以其他财产折抵分给另一方,如果折抵后仍有不足的部分,则隐匿、转移、变卖、毁损方需给予赔偿。

二、隐匿财产可能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对于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故意隐匿、转移、变卖、毁损拒不交出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视情节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
  2. 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行为;
  3. 隐匿、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行为;
  4. 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行为;
  5.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
  6. 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

三、如何认定被执行人隐匿财产

1. 银行存款隐匿转移方式:

  1. 隐匿存款事实或隐匿存款账户;
  2. 将存款取出后另存他人名下。

2. 不动产隐匿转移的方式:

  1. 隐匿不动产;
  2. 将产权交易过户到他人名下;
  3. 以他人名义购买房产;
  4. 婚前双方出资购房记在一人名下。

3. 企业股份隐匿转移方式:

当事人拥有一家或多家公司时,主要问题在于公司财务不规范或存在"两本账"的情况,导致账目不实。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起诉离婚,并申请法院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资产审计来解决。然而,账目不实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价值高,评估低”。

4. 股市资金隐匿转移方式:

股市资金转移隐匿的常见方式包括:隐匿炒股信息,不透露给另一方炒股的股东代码或资金号,或证券公司;将股市内的股票抛售后,套取现金,取出后转移、隐匿。

由于必须通过银行开户炒股,股票资金转移隐匿与银行存款的转移隐匿有相似之处。然而,相对于银行存款,股市信息的查询较为宽松,只需凭法院调查令即可查询相关证券管理、经营机构,只要打出资金对账单,便可查出一方的资金数额流量。

5. 其他家庭动产隐匿转移方式:

一方趁另一方不备时,将家里值钱的东西,如冰箱、电视等大件消费品转移到他处,或矢口否认拥有某些共有财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的法律效力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 拥有抚养权能否争取对方资产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 老公出轨,离婚的法律程序和相关问题解析

    老公出轨导致离婚的情况下的法律程序和相关问题。离婚条件依据《婚姻法》,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时可离婚。涉及孩子抚养、抚养费、共同财产分割等问题。协议离婚需准备离婚协议书、结婚证和身份证,诉讼离婚可在被告住所地或居住超过一年的法院提起。涉及财产分割的费用按照

  • 婚外情对离婚财产的影响及分割原则

    婚外情对离婚财产的影响及分割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外情不会导致共同财产分割受影响。离婚时,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无法达成协议时,法院将根据财产情况和照顾子女、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离婚中,无过错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行为有权请求损

  • 带房贷的房子离婚怎么判
  • 离婚后复婚有财产继承权吗
  • 离婚后孩子的财产归谁继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