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可以通过财产约定来规定婚姻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然而,并非所有的财产约定都是有效的。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无效财产约定。
很多伴侣在财产约定中会考虑到子女的抚育问题,约定将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做出了这样的财产约定,但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掌控。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约定并没有履行赠与的要求。因此,未完成的赠与约定是无效的。在实践中,这种无效约定很常见,争议也比较多,最终都会被认定为无效。
有些夫妻会约定将婚前一方名下的不动产,如房产,约定为婚后共有财产。然而,实际上却没有办理产权变更手续,这也是一种未完成的赠与行为。当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法律确认。
“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被作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一种恩爱信诺,以使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提出离婚,而全心全意地经营婚姻。然而,实际上这种约定往往被认为限制了离婚自由权,因此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可以约定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夫妻约定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那么夫或妻一方对外的债务应由该方自己的财产清偿,只有第三人知道了这种约定。
确认婚姻保证书效力的三个条件,即保证书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原则。文章还针对“净身出户”和“背叛婚姻方不得探望子女、不得做孩子的父(母)亲”等条款进行了解析。最后给出了一份婚姻保证书的范文,内容包括彼此尊重、关心、保护对
离婚后变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程序。协议离婚后,若对财产分割有异议,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向法院请求变更或撤销协议。但变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协议离婚、一年内请求变更以及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形。解决方法包括双方协商、起诉、提交证据、调解、开庭和判决等步骤。参考案例
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中关于个人合伙的规定。个人合伙是根据协议由多个公民共同经营、共同劳动的合作关系。合伙协议应包含出资、盈余分配、债务承担等事项。合伙人投入的财产共同管理和使用,合伙债务由合伙人按约定方式承担。在民事诉讼中,个人合伙以核准登记的字号为诉
婚前财产协议的法律效力及要求。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可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婚前及婚后财产归属,但协议需满足人身或财产密切相关、不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等条件。婚前财产协议特点包括以结婚为前提、体现意思自治、书面约定等。为保障效力,协议意思要明确、条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