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可以通过财产约定来规定婚姻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然而,并非所有的财产约定都是有效的。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无效财产约定。
很多伴侣在财产约定中会考虑到子女的抚育问题,约定将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做出了这样的财产约定,但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掌控。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约定并没有履行赠与的要求。因此,未完成的赠与约定是无效的。在实践中,这种无效约定很常见,争议也比较多,最终都会被认定为无效。
有些夫妻会约定将婚前一方名下的不动产,如房产,约定为婚后共有财产。然而,实际上却没有办理产权变更手续,这也是一种未完成的赠与行为。当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法律确认。
“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被作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一种恩爱信诺,以使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提出离婚,而全心全意地经营婚姻。然而,实际上这种约定往往被认为限制了离婚自由权,因此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可以约定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夫妻约定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那么夫或妻一方对外的债务应由该方自己的财产清偿,只有第三人知道了这种约定。
我国《婚姻法》中可撤销婚姻的情形和相关规定。包括因胁迫结婚的可撤销婚姻,胁迫的具体定义和提出撤销婚姻请求的时限。同时,文章还涉及撤销婚姻的效力和后果,以及利害关系人的种类。文章还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权利也有所不同。对婚姻
最新婚内财产协议书的写法及关键要点,包括双方基本信息、婚前婚后财产描述、产权划分、共同债务安排、财产变动条件和离婚财产分割规定。协议需清晰明了、简练易懂,并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同时,探讨了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合法性,即双方自愿、内容合法且具备正常行为能力
离婚案件中一方背叛有私生子时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法院遵循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及女方利益原则、有利于生活便利性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同时,法定孳息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依实际情形鉴别。
财产协议的签订地点和注意事项。要签财产协议,可以选择公证处等地点并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对于夫妻财产协议,需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不违反国家法规,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同时需注意离婚协议中不应过分强调“净身出户”,避免导致财产分割不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