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不限 公司类型 外商投资企业 股东 公司设立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资产管理 公司的变更形式 公司法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
甲方向乙方提交转让方公司章程规定的权力机构同意转让公司全部股权及全部资产的决议之副本;
2024-02-22
看双方合同是如何约定的,法律是没有规定具体的收购时间限制的。公司章程是公司存续期间的纲领性文件,是约束公司及股东的基本依据,对外投资既涉及到公司的利益,也涉及到公司股东的利益,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投资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授权公司按公司章程执行。其二;依据公
2024-02-18
公司转让的流程包括协商决定转让方式和价格、签订合同、收回原股东的出资证明并发放给新股东、修改公司章程以及修改股东名册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公司转让还涉及到印花税、所得税
2024-02-14
企业整体转让涉及到税务处理,根据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但是,在转让在建项目时,根据不同情况可能需要征收营业税,具体按照相关税目进行征收。此外,企业
2024-02-13
公司收购流程包括确定收购意向、收购方决议、目标公司股东大会、尽职调查、签订收购协议和后续变更手续办理等步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79条的规定,公司合并、
2024-02-10
在工作中,律师依法为上市公司解决资产重组中的法律问题,排除其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障碍。
2024-02-09
至于“承诺条款”,则是指当事人对于未来的事情承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例如A公司将自己旗下的造纸业资产与股份全数出售给B公司,B公司为了保障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与经济利益,可能会要求A公司承诺在这些股份与资产出售后,将不再经营相同的造纸事业或购入其它造纸业的
2024-02-08
本文介绍了非上市公司的收购方式和途径。收购人可以通过取得股份的方式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也可以通过投资关系、协议、其他安排的途径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甚至可以同时采取多
2024-02-06
企业并购是通过某种条件取得目标公司全部或具有控制地位的企业所有权或具有决定意义的资产所有权,从而获得目标公司现有经营资源的支配权、控制权。不以取得控制权为目的的而收购目标公司分散在外的少数股权,只能称为参股投资,不属于企业并购的范畴。仅取得目标公司资
2024-02-06
整体收购目标公司的具体做法与后果是收购方吞并目标公司的全部,在并购行为完结时,目标公司不复单独存在而成为兼并方的一部分。兼并方在接受目标公司时,同时也将目标公司的全部包括资产、债权债务、职工人员等都接收过来,然后按照自己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经营。因
2024-02-06
⑴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现实中比较多的是被收购一方隐瞒一些影响交易谈判和价格的不利信息,比如对外担保、对外债务、应收账款实际无法收回等,等完成并购后,给目标公司埋下巨大
2024-02-06
公司章程是公司存续期间的纲领性文件,是约束公司及股东的基本依据,对外投资既涉及到公司的利益,也涉及到公司股东的利益,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投资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授权公司按公司章程执行。因此,把握收购方主体权限的合法性,重点应审查收购方的公司章程。涉及企业国
2024-02-05
公司收购公司的流程包括调取注册信息、银行对账单和明细、税务发票和凭证,以及员工的劳动合同和保险工资记录。此外,还需要详细调查公司的应收账款、欠款和担保情况,并找公证
2024-02-04
公司被收购时,公司可以拒绝收购,但在某些情况下会进行强制收购。强制收购的条件包括:股份转让导致控制权转换,可能对小股东不利;大股东持有的股份具有对公司的控制价值,应属
2024-01-31
股份制公司必须通过董事会或股东会形成决议;
2024-01-25
公司注销的含义及条件,以及进行公司注销时需要携带的材料和具体流程。公司注销包括申请注销登记、提交相关材料、解散决议、工商局申请清算备案、办理税务完税证明等步骤。只有经过合法的清算、注销程序,公司才能从法律意义上消灭,免除相关责任。
公司解散的事由、特征、程序和效力。公司解散的事由包括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等。公司解散后法人人格仍存在,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限。解散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注销登记和公告公司终止。解散的效力包括停止一切积极活动、成立清算组等
公司解散因做假账的法律处罚及公司亏本如何解散的问题。对于做假账,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将面临罚款和行政处分等处罚。针对公司亏本解散问题,给出了公司可以解散的多种原因,包括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等。
公司司法解散的条件,包括请求的主体、公司陷入僵局、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及其他途径无法解决公司僵局等方面。请求的主体必须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主体必须符合条件;公司必须陷入经营管理的严重困难情形才能满足司法解散的条件;解散前需考虑其他途径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