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不限 公司类型 外商投资企业 股东 公司设立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资产管理 公司的变更形式 公司法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
但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公司债权人保护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突破了传统的股东有限责任,充分保护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2020-05-25
本文认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的根本否定,而股东有限责任作为有限公司制度的基础和支柱,其价值远远高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公司人格的滥用问题应通过强化董事责任的方式在合同法和侵权法领域加以解决。由此可见,仅仅是公司人格否认并不能让股东
2020-05-25
换言之,若违反该法理的适用要件,即可判定为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之滥用。为防止公司法人人否认法理的滥用,在决定该法理是否适用时,必须严格掌握这些具体的标准,区分好合法与违法之界限。此外,根据无损失无救济的原则,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必须造成公司相对
2020-05-25
原告在多次与B公司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起诉二股东李某、张某,请求法院判令B公司的股东李某、张某偿付这笔欠款,并负连带清偿责任。张某系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告李某、张某辩称,B公司经工商部门合法登记,取得了公司独立法人资格,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该笔任务应由
2020-05-25
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还能够对一人公司股东起到特别的监督作用。天盛公司对景盛公司所欠淀粉货款及逾期付款违约金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020-05-25
如子公司以一种“不公平的方式”运作,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利润积累于母公司而损失留存于子公司。对此应将新设的公司人格予以否认,视新设的公司与原公司为同一个法律主体,二者共同对债权人负连带责任。
2020-05-25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020-05-25
法定代表人是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主要实现者,对外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一般来说,法定代表人在经营中的行为是由其代表的公司、企业来承担责任,但在很多情形,法定代表人本人亦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前所述,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
2020-05-25
3、律师受当事人委托,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和律师执业证,可查询与代理事项有关的企业登记档案资料。
2020-05-25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
2020-05-25
法人的变更,是指法人成立后,其组织、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重要事项发生的变化,这些事项的变更,可依法人意思自主决定,法人只要作相应的变更登记,即可发生变更效力。惟企业法人的分立或合并,因涉及法人与相对交易人的债权债务关系,为了维护交易秩序和相对人的信
2020-05-25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内处于公司管理核心的地位,对外代表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对外实施行为是公司的行为,该行为的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担。法人代表也是个人,是法人单独授权行使某项具体职责的人。
2020-05-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已于2013年7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6日起施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
2020-05-25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多种多样的风险,其中法律风险是多年来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很多企业认为在法律风险防范上的支出是可有可无的,属于可"节流"的部分。特别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经济实力薄弱,内部管理不健全,抵御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均有
2020-05-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在人民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和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自行组织清算或者另行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第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解散公司诉讼案件,应当注重
2020-05-25
股权作为出资方式的适用条件。按照《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股权可作为出资方式成立新公司,但必须确保股权合法持有并可转让,同时股权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或负担。满足这些条件后,出资人方可履行其出资义务。
显名股东如何变更为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涉及《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3款等法条的解释和案例评析。文章指出,实际出资人想要变更股东身份、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等,必须得到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适用反对解释,即使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场合,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德国的相关适用理论,以及日本的适用学说。该制度作为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例外加以适用,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例外并无固定标准。美国的适用依据是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法理念,而不局限于任何固有理由和适用范围。
我国公司法关于认缴期限未届至股东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股东在认缴期限内通常不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则例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虚假出资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判断股东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时,原则上应由债务人承担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