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不限 公司类型 外商投资企业 股东 公司设立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资产管理 公司的变更形式 公司法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
为进一步优化辽宁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根据国务院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精神,结合辽宁实际,现就推进我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特定行业,暂按现行规定执行。本试行意见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2020-05-25
因表决权效力发生争议的,以公司为被告,其他利害关系人为第三人。
2020-05-25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2020-05-25
第一条公司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和新受理的民事案件,其民事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公司法实施以前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第三条原告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事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超过公司法规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020-05-25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正案,这次一共修正了原公司法中的十二条规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公司法的修正案,欢迎大家阅读了解。据了解,此次修法为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制基础和保障。下一步,工商总局将研
2020-05-25
一是,删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二条第一项,并作相应修改。该规定虽利于保护因公司发起人抽逃出资而权益受损的相关权利人,但不符合民商事立法基本理论,且对垫资的第三人苛责过重,自颁行以来屡遭诟病。三是,决定
2020-05-25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解散和清算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规定。第二条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同时又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的,人民法院对其提出的清算申请不予受理。经人民法院调解公司收购原告股份的,公司应
2020-05-25
(2018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018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4年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018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修正。第一条 公司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和新受理的民事案件,其民事行为或事
2020-05-25
但弊端也是突出的,那就是新设立的公司,注册资金未到位引起的法律问题较严重,可以说是燃眉之急。该问题已摆到公司法修改立法议程上。这仅是民事违约责任问题,若该批货款分文未付,且出现逃避债务情形,则性质已是触及到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
2020-05-25
根据2014年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规定。第二
2020-05-25
《》已经中国银监会2013年第24次主席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促进融资租赁业务发展,规范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金融租赁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以经营融资租
2020-05-2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公司法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是股东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制定《解释》,就是要贯彻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提高人民法院准确适用公司法的水平,为规范公司治理、加强股权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对
2020-05-25
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价额公司法第131条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以超过票面金额为股票发行价格的,须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
2020-05-25
《规定(一)》《规定(二)》《规定(三)》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2020-05-25
工商登记部门作出的变更登记行为并不存在明显之程序违法,无其他瑕疵则应为合法之变更登记行为。另外,如虚假登记对真实权利人产生侵害,利害关系人还可以通过侵权行为寻求相应救济。行政诉讼救济与民事诉讼救济是从不同法域视角,针对该类行为中的不同事实部分进行的不
2020-05-25
股权作为出资方式的适用条件。按照《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股权可作为出资方式成立新公司,但必须确保股权合法持有并可转让,同时股权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或负担。满足这些条件后,出资人方可履行其出资义务。
显名股东如何变更为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涉及《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3款等法条的解释和案例评析。文章指出,实际出资人想要变更股东身份、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等,必须得到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适用反对解释,即使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场合,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德国的相关适用理论,以及日本的适用学说。该制度作为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例外加以适用,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例外并无固定标准。美国的适用依据是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法理念,而不局限于任何固有理由和适用范围。
我国公司法关于认缴期限未届至股东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股东在认缴期限内通常不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则例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虚假出资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判断股东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时,原则上应由债务人承担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