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案例中,季某是王某与季某华(于2012年3月31日去世)之女,而季某玲等3人则是季某华的侄子和侄女。在季某华还活着的时候,他购买了一处房产,但由于开发商的原因,一直未能领取产权证。于是在2012年1月11日,季某华与季某玲等3人签订了一份赠与合同,将该房产中属于自己的财产权利赠与给了季某玲等3人,并约定由季某玲等3人去领取房屋产权证并办理过户手续。双方于2012年1月13日对该赠与合同进行了公证。之后,季某华委托其从事房产中介的表弟施某店员工沈某去领取了上述房屋的产权证,并代表他将该房屋以7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季某玲等3人。而在3月31日,施某代表季某玲等3人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当季某得知后,将季某玲等3人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支付76万元的购房款。
经过人民法院的审理,施某和沈某出庭作证称:季某华生前曾表示,因为他在生病期间使用了季某玲等3人的钱,并且3人一直对他照顾有加,所以他才决定将房子赠与给季某玲等3人。由于赠与手续繁琐,施某建议季某华通过买卖将房屋转到季某玲等3人的名下,但实际上仍然是赠与,并且并未收取房款。根据以上证言以及2012年1月11日季某华与季某玲等3人签订的赠与合同,法院认定双方之间的房产转让实际上是赠与行为,并判决驳回了季某的诉讼请求。
这起房屋转让纠纷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季某华与季某玲等3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赠与还是买卖。根据法理,买卖合同与赠与合同的明显区别在于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取得标的物需要以货币支付为对价,而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受赠人取得标的物不需要支付相应对价。根据2012年1月11日季某华与季某玲等3人签订的赠与合同以及施某和沈某的证言,可以认定季某华的真实意思是将房屋赠与给季某玲等3人。尽管之后双方又签订了买卖合同,并办理了房屋买卖手续,但实际上并未要求季某玲等3人支付对价。因此,在本案中,季某华与季某玲等3人之间应被视为赠与关系。
赠与合同的撤销情形。赠与合同可被撤销的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以及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赠与人的义务,包括交付赠与物和担保赠与物瑕疵的义务。
赠与的目的性和法律规定。赠与的目的性根据合同约定确定,可以是遗赠要求受赠人履行抚养义务等。赠与合同具有双方法律行为、转移赠与物所有权、单务合同及无偿合同等特征。赠与合同中,受赠人需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否则赠与人可要求履行或撤销赠与。受赠人仅在赠与财产
父亲去世后子女是否可以继承爷爷的遗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代位继承或遗嘱继承实现。遗产继承过程中需进行房产评估、遗产公证、房屋测绘、继承登记等步骤,涉及房屋所有权等事项的法院判决、裁决或调解文书等也需要作为必要附件一并上交。
孙女是否可以跳过父亲继承房产的问题,主要涉及到遗嘱的存在与内容、法定继承顺序以及代位继承等关键因素。如果爷爷奶奶在遗嘱中明确指定孙女为继承人,孙女可以依据遗嘱继承规定继承房产。在法定继承顺序中,孙女作为第二顺位继承人,可以在没有直接法定继承人时继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