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设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无偿赠与国家、社会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并在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设立遗嘱的自然人称为遗嘱人,被遗嘱人指定接受遗产的人称为受遗赠人。
遗赠具有以下特征:
遗赠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除了要符合一般法律行为的要件外,还必须符合继承法的特别规定。一个有效的遗赠须具备以下条件:
为使遗赠发生预期的法律效果,受遗赠人必须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否则视为放弃。
遗赠和遗嘱继承都是通过遗嘱方式处分财产,虽然在形式上相似,但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赠与财产的权利一旦转移就不得撤销赠与合同。对于一般的财产赠与,通常以财产是否交付来认定财产权利是否转移。但对于房产的赠与,因为房产所有权需要进行房产登记确认,所以房产的权利转移以是否进行过户手续为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8条的规定,公民之间的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对于赠与房屋,如果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了过户手续,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成立;如果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赠与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将产权证书交给受赠人,受赠人根据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可以认定赠与有效,但应要求其补办过户手续。
根据《合同法》规定,一般情况下“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了不得撤销”,以财产权利转移为赠与合同成立的标准。与此相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了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根据法律的层级关系,应优先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在确认房产赠与是否成立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必须完成过户手续才能算作赠与成立,而仅凭实际占有使用而未过户的情况不能认定为赠与房产成立。在赠与合同成立之前,可以撤销合同,但《合同法》也规定了几种不可撤销的情形。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撤销规定。
企业产房屋的遗嘱效力问题,指出企业产房屋不属于个人财产,因此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处分企业产房屋没有法律效力。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遗嘱生效的五个条件,包括遗嘱人的遗嘱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遗嘱处分的财产必须
遗赠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遗赠抚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双方签订后必须遵守。协议包括遗赠财产和扶养内容,具有有偿、相互附有条件的特性。协议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如与遗嘱抵触,按协议处理。扶养人需认真履行扶养义务,否则可能影响遗赠财产数额或失
在没有合法遗嘱的情况下,继承权的适用条件。继子女与亲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成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实际抚养关系的定义是在被继承人与亲生父母形成合法婚姻之时,继子女尚未成年并受被继承人抚养教育。遗产继承顺序为父母、配偶、子女等。继承人需履行扶养义务,不
赠与合同的撤销情形。赠与合同可被撤销的情形包括: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以及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赠与人的义务,包括交付赠与物和担保赠与物瑕疵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