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2023-02-01
夫妻离婚后一方不履行财产分割协议书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后另一方需履行法院判决书,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
2023-01-31
离婚之后要求分割财产的期限是一年的时间。协议分割财产后反悔的,可在1年内提出重新分割,即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撤销协议。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
2023-01-29
夫妻共同财产公证模板包含男女双方的基本信息以及对财产的分配,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时,当事人应当向住所地或协议签订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协议书;有关的产权证明;其他有关的证明材料。第六条甲乙双方无其他财产争议。
2023-01-28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夫妻双方当事人选择通过协商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的,此时是需要达成离婚协议的,但是在双方签订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前,一定是要注意相关的协议的条款的书写的,此时也是可以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领取离婚证。
2023-01-20
夫妻财产协议可以公证,需要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然后办理。法律并无规定结婚几年可以分财产,按照《民法典》第1066条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只有以下情形才可以分财产:
2023-01-19
合伙的内部纠纷主要存在于:内部盈余分配纠纷;退伙引起的财产处分纠纷;合伙终止时的财产分配纠纷;合伙经营中伤残、死亡等引起的纠纷。
2023-01-18
因此,在婚姻期间的财产,原则上为共同所有,离婚是一人一半。现行民法典对婚后财产分割的规定是采取“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利益的原则判决。对共有财产分割的原则通常是各占50%。
2023-01-14
再就是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是要看孩子的个人意愿。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2023-01-13
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定位为民事合同。在当代的社会,现在夫妻双方当中其中一方如果没有工作的话,那么按照法律当中的规定要求,离婚的情况之下,也是可以提出诉讼请求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
2023-01-12
2、但离婚后发现一方有转移、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共同财产。
2023-01-11
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据。如果夫妻双方要进行财产的分割并且想要对财产的分割提出公正,那么需要带上有关的材料到有资格进行公证的机关去办理。通常就包含了当事人的相关身份证明以及双方对财产分割达成
2023-01-10
律师称,离婚诉讼当中,股权分红应属于共同财产,应予分配。分割的方式,首先是夫妻双方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在审理离婚纠纷时会对夫妻双方的财产依法进行判决。
2023-01-09
男女双方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2023-01-06
离婚后一年内一方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财产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023-01-05
确认婚姻保证书效力的三个条件,即保证书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原则。文章还针对“净身出户”和“背叛婚姻方不得探望子女、不得做孩子的父(母)亲”等条款进行了解析。最后给出了一份婚姻保证书的范文,内容包括彼此尊重、关心、保护对
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的成本分析。协议离婚成本低廉,只需支付少量费用;而诉讼离婚则涉及律师费、诉讼费等多项费用,具体金额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和财产价值。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即夫妻感情破裂的多种情形。
《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父母离婚时将房产赠与孩子需过户后才生效,未过户期间房屋仍属于夫妻双方。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条款对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出现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对于已交付给子女的房屋,即使未过户,
离婚后变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程序。协议离婚后,若对财产分割有异议,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向法院请求变更或撤销协议。但变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协议离婚、一年内请求变更以及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形。解决方法包括双方协商、起诉、提交证据、调解、开庭和判决等步骤。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