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公证遗嘱需要立遗嘱人亲自到公证机关申请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理。
2021-12-30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遗嘱有五种形式,各有不同的要求。由遗嘱人亲笔书写遗嘱全文,并亲笔签名, 注明年月日。
2021-12-29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2021-12-29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首先,遗嘱在部分无效的情况下,并不影响遗嘱其他有效部分的效力,有效部分按照遗嘱规定的继承,无效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处理。
2021-12-29
伪造的遗嘱无效。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在发生继承纠纷后,如有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达成以后,各当事人都应当自觉遵守和履行。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也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1-12-28
如果数份遗嘱的内容没有抵触的,数份遗嘱都具有法律效力;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事实上,订立遗嘱后,公证不是必经程序,所以遗嘱有效不公证不影响继承。比如存在多个合法有效的遗嘱,那么便会按以下进行处理
2021-12-28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达成以后,各当事人都应当自觉遵守和履行。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也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1-12-28
如果数份遗嘱的内容都没有抵触,数份遗嘱都有效,按遗嘱约定继承遗产;如果遗嘱的内容有抵触,以最后订立的遗嘱为准。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如果遗嘱全部无效,死者的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其次,确认为有效
2021-12-27
1、立遗嘱人提出申请:立遗嘱人必须亲自向本人住所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他人办理,申请遗嘱公证要填写公证申请表。
2021-12-27
自书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并不要求有见证人在场,只要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即为有效。代书遗嘱为立遗嘱人以外的人代立遗嘱人按照其意思表示所书写的文书。代书遗嘱除应具备自书遗嘱的要件外,还应该有两个以上与所力遗嘱无利害关系的人在场见证。立有数
2021-12-27
待拆迁的房屋,房屋所有人可以立遗嘱处理房屋,指定由谁来继承房屋。房屋所有人死亡后,按遗嘱继承房屋。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就是指评
2021-10-23
赠与合同中写入遗嘱时,如果符合当事人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条件,该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侵害的是其他亲友则不在此列。如果受赠人没有扶养能力或者丧失了扶养能力的,不产生赠与人撤销赠与的权利。二是赠与人已将赠与的
2021-10-23
农村房屋动迁的,房屋有订立遗嘱的,不影响遗嘱效力,遗嘱效力及于房屋拆迁补偿。(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各种补偿金由拆建单位依照规定标准向拆迁户支付。房屋的拆迁补偿只要在
2021-10-23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意思不清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遗嘱无效,所以不能订立遗嘱。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2021-10-22
民法典规定,房屋居住权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订立,遗嘱订立居住权时,要载明居住权期限、房屋位置等内容。第三百六十七条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遗嘱人、见证人及代书人亲自签名或盖章,并注明遗嘱的年、月、日。注明立遗嘱的时间非常重要
2021-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关于遗嘱的有效性和失效情况。遗嘱的有效性取决于遗嘱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和财产处分的合法性。遗嘱失效的情况包括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违背遗嘱人真实意思、遗嘱处分无权财产、伪造的遗嘱和被篡改的遗嘱。遗
立遗嘱人为防止遗产继承纠纷,通过见证人和代书人作为见证,订立遗嘱的过程。遗嘱中明确了立遗嘱人的财产情况、处理方式和继承人,并强调尊重遗愿,和平处理遗产继承事宜。此外,遗嘱还规定了一式三份的复制及修改撤销方式。
代书遗嘱的定义和要求以及代书人的资格要求。代书遗嘱必须满足遗嘱人口述、见证人见证、代书人记录等条件,并且代书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能是继承人或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人,以确保代书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精神残疾人的继承权问题。精神残疾人在法律上享有与其他人相同的继承权,其合法监护人可以代替其继承房产并保护财产。遗产分配遵循公平原则,对于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予以特殊照顾。继承房产需满足形式选择、个人所有财产及继承人共同协议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