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纠纷案件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8)黔法民初字第99号
原告陆XX,女,生于1928年2月18日,土家族,住(略)。
委托代理人张某方,**光界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李X长,男,生于1951年4月11日,土家族,住(略)。
被告李X承,男,生于1956年6月13日,土家族,住(略)。
被告李X华,男,46岁,土家族,住(略)。
原告陆XX与被告李X长、李X承、李X华赡养费纠纷一案,本院2008年1月2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王*独任审判,适用简易程序并于2008年3月31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陆XX及其委托代理人张某方,被告李X承到庭参加诉讼,被告李X长、李X华经传票传唤未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告生有三子,长子李X长,次子李X承,三子李X华,均已成家。1989年分家原告与长子一家,房子、猪圈、牛圈、田土全部分给李X长,分家一月李X长与原告丈夫打架后原告另行居住。开始几年李X长还给原告称粮食,最近几年李X长搬到街上,对原告不闻不问,甚至不许外人种原告的承包地,原告现已80高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原告多次找李X长称粮食、拿生活费、医药费,李X长不仅不给还对原告殴打辱骂,为维护自己合法权利,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赡养费及以后的医药费。
被告李X长未答辩。
被告李X承作如下答辩:对母亲的赡养应由三兄弟承担,不应由我一人承担。平时是我一个人对母亲进行赡养,我母亲现在跟我一起生活。
被告李X华未答辩。
原告提交如下证据:
1、原告户口本;
2、李X承调查笔录;
3、原告陆XX陈述一份。
被告李X承对证据无异议。
经审理查明:
原告陆XX生育三子,长子李X长,次子李X承,三子李X华,均已成家。1989年分家时原告及其丈夫与长子李X长一家,主要财产分给长子李X长,因被告李X长与其父亲闹矛盾,原告陆XX搬出单独居住,李X长多年未尽赡养义务,原告生活由次子李X承负担。原告丈夫邓*仲有退休工资与三子李X华一起生活。
本院认为:赡养父母既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原告陆XX80岁,已无劳动能力。作为子女均应尽赡养义务。次子李X承实际在生活上照料原告,已经履行了赡养义务。被告李X长作为长子,且分家时多分了财产,其父母也和其分为一家,理应承担更多的义务。在庭审中,经本院释明,原告放弃被告李X承、李X华的赡养费,只要求长子李X长支付赡养费,本院予以支持。结合本案具体情况,本院认为被告李X长每月支付原告陆XX100元赡养费较为适宜。对于原告主张未产生的医药费,待实际产生后由原告另行主张。因赡养费是对现在和今后生活的一种保障,故对原告主张前两年的赡养费本院不予支持。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李X长从2008年5月起每月支付原告陆XX赡养费100元,支付时间为每月15日前。
二、驳回原告陆XX其他诉讼请求。
本案诉讼费240元,减半收取120元,由被告李X长承担40元,被告李X承承担40元、被告李X华承担4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同时,直接向该院预交上诉费用(金额与一审同)。递交上诉状后上诉期满七日内仍未预交诉讼费用,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双方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内均未提出上诉或仅有一方上诉后又撤回的,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继父子关系赡养费纠纷案例。高某与钟某之间形成了继父子关系,但钟某多年未履行赡养义务,导致双方关系恶化。法院最终判决支持高某的诉讼主张,解除继父子关系,并适当支持其生活费要求。钟某将其在高家工作的报酬作为赡养费用的主张未得到法院支持。
赡养纠纷的管辖地问题,并详细说明了赡养纠纷起诉所需的材料。同时,阐述了赡养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义务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和调解原则等。此外,针对不同情况的赡养纠纷,如自幼送人抚养的子女与生父母、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继父母与继子女以及养父母
孝道在华夏文明史中的地位以及赡养法的必要性。历史上,孝道被视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父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法律对赡养老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存在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建立赡养法需要重视家庭和谐、对年老父母的尊重和关怀,以及
患有老年痴呆的孙某在养老院接受照料期间身上出现伤痕的情况。孙某的监护人女儿认为养老院未尽到照料义务,将养老院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养老院对孙某负有较高程度的照料义务,但无法证明其已尽到相应注意义务,因此判决养老院赔偿孙某医疗费和抚慰金共计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