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赡养费的给付并非此类纠纷的主要矛盾点,其他家庭矛盾纠纷才是冲突的根源,主要矛盾的旁化,有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赡养纠纷案件当事人不履行义务的主要原因大多并非当事人不想给付赡养费,而是由于兄弟姐妹间相互推卸责任、子女经济状况差异导致经济条件差者依赖其他人多承担义务、出嫁女儿是否承担责任方式不一产生矛盾、婆媳关系或妯娌关系紧张影响到赡养义务的履行、父母对各子女照顾程度的不同或在分家析产时的不均等。
2、争议标的一般都不大,当事人都有能力履行,使调解内容有实际履行的可能性。赡养纠纷案件的标的一般为每年几百元生活费及一些生活必需品,标的额都不会很大,一般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都能承受,不像其他财产类案件会出现因当事人无能力履行而达不成调解协议或者即使调解成功也只是空有调解协议而无法履行的情形。
3、亲情的维系是调解无形的帮手。赡养纠纷案件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纠纷为主,作为义务履行者的子女,不可能不考虑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血肉亲情,即使与父母之间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在亲情的感化和维系下,大多人都能不计前嫌,认识错误,尽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4、社会舆论的压力起到利于调解的作用。不孝顺父母在当今社会,尤其在农村,会被他人所不耻和指责。不履行赡养义务则是不孝顺父母的最典型表现,再加之诉至法院,更会在当地形成不小的影响,亲戚、朋友、邻居、村干部等人往往都会积极协助法院进行调解,他们对当事人的劝说甚至指责都会给其形成强大的思想压力,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1、此类案件一般为多被告,双方同时到庭调解有难度。赡养纠纷案件的被告多在三到四名,最多的有九名被告。调解的最基本前提就是双方当事人到场,而多被告的必然影响就是当事人很难同时到齐,加之被告可能分散居住在各地,有时连送达法律文书都很难,增加了调解工作的难度。
2、原告年岁已高,行动不便,多次调解几乎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由于赡养纠纷案件的原告一般年龄起码在六十岁以上,最大的接近九十岁,许多当事人行动不便,要想让其到法庭要花费不少精力,原告几乎都没有电话,联系也有困难,通知原告到庭调解比其他案件要难。
3、当事人观念陈旧,难以接受新观念和法律知识。赡养纠纷当事人尤其是原告,因其年龄较大,对于新的思想观念和法律知识很难接受。对于原告而言,他们往往就认一个理,“子女赡养父母理所当然”,而对于法官的调解意见哪怕是做出很小的让步有时也显得很难,法官从法律角度作出的解释他们往往很难接受,这有时也会成为调解工作的障碍。
4、调解项目繁多,影响双方对调解协议内容的全面认可。赡养纠纷案件的调解协议包括房屋的居住、金钱的给付、债务的承担、生活必需品的给付、原告承包地的耕种、医药费的负担、生病期间的护理、丧葬事宜的费用承担等。因此,调解协议要做到面面俱到,让当事人双方对几乎每项内容都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对其中某一项调解内容的异议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调解协议的达成。
做好赡养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是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是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调解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其固有特点对调解工作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对调解工作的不利影响,以期做到提高赡养纠纷案件的调解率,切实保障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丰富调解方法,做到耐心、细心、诚心。要耐心送达和联系被告,耐心听当事人的倾诉,耐心做当事人的说服和教育工作;细心安排调解时间,尽可能通知双方到庭,细心照顾老年人的情绪变化,细心保证调解内容的完整;以诚心对待当事人,用诚心感化当事人。
2、找准矛盾焦点,有的放矢。要将调解重点放在赡养纠纷的履行上,又要以其他矛盾纠纷的解决为切入点,有时也有必要解决当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纠纷。要求承办法官要找准矛盾焦点,有的放矢,既要注重调解效果,也要讲求工作效率。
3、强化司法为民思想,多开展巡回审判。可以多采取巡回审判的办法,到当事人所在地进行调解,不仅可以方便当事人,还可以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传作用,以缓解赡养纠纷案件不断上升的趋势。
4、利用道德感化,找准法律与道德的结合点。在调解中,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要从法律的角度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从道德的角度让当事人明白赡养老人是其应尽的义务。
5、加强“诉调对接”工作,充分发挥外部力量的协助调解作用。多利用大调解中心、基层民调组织、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干部以及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共同协助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同时做好调解指导工作,使一些赡养纠纷在起诉到法院之前就将矛盾化解在盟芽状态。利用社会舆论给当事人施加一定压力,让其从思想根源上树立履行赡养义务的法律意识。
6、调解项目及内容应尽可能详细。由于赡养纠纷调解内容比较细琐,法官必须认真仔细地对每一项具体内容开展调解工作,尽可能使每一项调解内容都做到具体明确,不仅有利于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也便于以后执行。
赡养纠纷起诉状范本是指原告和被告在赡养费纠纷案件中提出的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根据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被告应当履行赡养义务。赡养费的计算方法根据被赡养人或抚养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被赡养人数来确定。如果父母不履
张XX以协议已经约定母亲由弟弟张X强赡养为由拒向母亲支持赡养费,丰都法院近日对该起起赡养费纠纷案件进行了审理,判决张XX每月向母亲支付赡养费300元。赡养义务是法定的义务,是不能通过约定来加以排除和限制的,虽可变更赡养方式,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与法律规定。虽然
一般而言,赡养纠纷案件的标的金额就是每年几百元生活费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一般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都能承受。对于赡养纠纷案件,多次调解几乎不具有可行性。
笔者在法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0年,经手承办赡养纠纷案件较多,通过和双方当事人接触以及调查阅卷,发现引起赡养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夫妻矛盾的因素是引发农村老人赡养纠纷的主要原因。于是,每当老人起诉到法院,我们在做被告的思想工作的同时,往往要说服教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