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对于没有尽赡养父母义务的子女,在分配遗产时可以不分配或者少分配遗产。
根据该法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然而,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而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但未尽扶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不分或者少分。当然,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根据该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依靠被继承人扶养且缺乏劳动能力且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1、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赡养意识。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因此,各级组织应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使群众了解有关法律规定对老年人的特别规定等。法院在审理、执行赡养案件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典型案件在被告所在地审理、执行,以促使赡养人认识到赡养父母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达到审执一件,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
应办好各种养老院,成立养老基金,为老人设立低保线,对经济困难的老人和家庭实行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委员会、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民政、妇联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使赡养纠纷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证明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类型和法律规定。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等,而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法院会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工作。
赡养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后果。根据《宪法》和《婚姻法》,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得拒绝履行。赡养人不履行义务需支付赡养费、违约金,并可能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等。在继承遗产时,不尽赡养义务者可能会被少分或不分。赡养义务包括经济、生活、精神上的扶助
上门女婿离婚财产的分配: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实际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上门女婿有尽到照顾子女、赡养老人义务的可以在财产中分到相对多的部分。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
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第十五条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