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对于对拆迁决定或拆迁补偿安置裁决不服的诉讼,属于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2.1 如果当事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裁决。
2.2 当事人之间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若一方不履行协议或履行协议不适当,当事人可依据协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受理。
2.3 如果拆迁人未经行政裁决,强行拆除被拆迁人的房屋,被拆迁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3.1 在作价补偿中,应根据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的安置价格结合成新的结算补偿金额。同时,补偿时也应充分考虑地段差异。
3.2 不同使用性质的房屋应有不同的补偿标准,主要指住宅用房和营业性用房。如何确定房屋的使用性质是当前拆迁安置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建议按照拆迁房屋实际使用的性质来认定。对于导致停产、停业的非住宅房屋拆迁,拆迁人应给予适当补偿。
4.1 对于被拆迁房屋的承租人,在租赁期限未满时,承租人享有使用权。承租人可以要求拆迁人和房屋产权人返还已付租金并赔偿损失。
4.2 如果房屋所有权人进行了产权调换,承租人与原房屋所有权人之间的租赁关系应继续维持。
4.3 在过渡期限内,承租人自行安排住所的,拆迁人应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应按照城市市政府的相关规定执行。
4.4 如果拆迁人的责任导致过渡期限延长,拆迁人除应承担违约责任外,还应自逾期之日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
高速公路修建拆迁的补偿方式及程序。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农民自建等方式。对于安置面积的核定标准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征地拆迁的程序包括告知征地情况、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组织征地听证和签订征地补偿协议等环节。
拆迁补偿问题引发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文章明确了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特征,包括法律行为、法律平等性、合法必须性、法律效力及双务有偿性等。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协议条款将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
模拟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在模拟拆迁过程中存在透明度和拆迁主体的问题,部分居民可能在不了解情况下被迫签署协议。拆迁补偿协议也存在多种无效情形,如拆迁人不具备权利能力、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遵守国家法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房屋拆迁期限的设定、拆迁范围内的行为规定、强制拆迁前的法定事项等。在拆迁过程中,拆迁部门需对房屋进行调查登记,并公布结果。强制拆迁前需完成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管理部门依法做出裁决等事项。同时,被拆迁户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