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进入二审程序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决定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2022-09-23
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如肇事交通工具、现场留下的物品和痕迹等。即直接或者间接了解案件情况的证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
2022-09-22
判刑是指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处以刑事处罚,符合判刑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判刑,证据不足的应当依法予以释放。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
2022-09-21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第一审人民法院提交抗诉书,并将抗诉书副本连同案件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2022-09-20
有特殊情况的,还可以再延长。若是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2022-09-17
4、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2022-09-16
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刑事强制措施中,逮捕可以说是强度最大的。
2022-09-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第二十八条 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符
2022-09-14
讯问被告人询问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法院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起诉不予受理,该不予受理属于程序性问题,故应当用裁定作出。当事人对驳回起诉的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
2022-09-13
是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反驳控诉,提出对被告人有利的理由而进行的申辩活动。是一种基本的诉讼职能。刑事诉讼法辩护委托规定详细的规定可审理的过程以及相关事宜,就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2-09-09
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2022-09-08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022-09-07
刑事诉讼法关于伤情鉴定规定了鉴定的人员及其责任,鉴定流程等。因此,刑事诉讼法第146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
2022-08-31
1、在环境公益诉讼审理期间,省级人民政府针对同一污染事实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两案案件事实相同、诉讼目的一致、被告相同、诉讼请求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将两案合并审理。
2022-08-30
1、刑事代理的种类: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即公诉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的代理;自诉案件自诉人的代理,即自诉案件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代理;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即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代理.。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
2022-08-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一份刑事上诉状的范本,其中包括上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上诉理由等。上诉理由详细阐述了在原审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最终,上诉人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销原裁判、变更原审裁判或重新审判。
中国法律中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对于起诉后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从撤诉后重新起诉的角度阐述了诉讼时效不中断的理由,包括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的目的、撤诉是对起诉的完全否定以及避免滥用诉讼权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