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他人表示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要约的有效性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不能存在模糊或不确定的条款。要约应当明确表达出当事人希望达成的合同条款和条件。
要约人在发出要约时,要明确表示要约人希望受要约人对该要约表示承诺,并且要约人希望受该承诺约束。这意味着要约人希望受要约人的接受意思表示约束,从而形成合同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在通过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情况下,要约的到达时间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如果收件人指定了特定系统来接收数据电文,那么当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视为要约到达的时间。
如果收件人没有指定特定系统来接收数据电文,那么当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要约到达的时间。
电子合同中的要约撤回、生效及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电子合同的要约撤回条件依据《合同法》规定,在要约发出后生效前,要约人可通知受要约人阻止其生效。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方面,电子数据具有与书面文件同等法律效力,经电子签名的电子数据具有与经签署的文书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所谓合理期限,是指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诺到达的期间,一般包括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期间、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期间、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的期间。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
承诺的主体只能是受要约人。这意味着,非受要约人作出的承诺的意民表示并非承诺,而是向要约人发出的要约。我国合同法对承诺与要约内容的一致性原则作了灵活处理,允许承诺作出大量实质性变更。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合同法》 第26条规定:“承诺通
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要约人必须使接收要约的相对方能够明白是谁发出了要约以便作出承诺。虽然合同双方都可以作为要约人,但作为要约人的必须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能否构成一个要约要看这种意思表示是否表达了与被要约人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愿。这要求要约的内容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