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对象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及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行为人如果出于故意,则不构成本罪应是故意损毁文物罪。第三百二十四条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2022-03-14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银行卡犯罪指伪造或者利用贷记卡、借记卡等银行卡实旆犯罪,侵犯银行卡管理秩序以及公私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
2022-03-14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2-03-11
其构成特征如下:。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属复杂客体。抢劫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个人所有的各种财物和他人的人身。正因为如比,本法把抢劫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这一章。
2022-03-11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禁止私人持有的枪支、弹药,而故意隐藏不交。 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1、非法持有枪支罪与私藏枪
2022-03-11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聚众淫乱犯罪,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交往规则,败坏社会风俗习尚的行为,它从这个方面破坏了公共秩序,也可以说它破坏了公共秩序中的交往秩序。本罪在客观方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聚众行为;一是淫乱行为。其他偶尔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
2022-03-10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抢夺公私财物,必须要求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即数额较大是成立抢夺罪的法定条件。因此,如果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价值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不构成犯罪,应当视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
2022-03-09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2022-03-09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是国有资产,侵犯国有资产所有权。(三)国有公司、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区分,国有公司、企业违反国家规定,在改制过程中隐匿公司、企业财产,转为职工集体持股的改制后公司、企业所有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2022-03-08
(一)客体要件: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公私财物,但破坏特定公私财物,刑法另有规定的,应依规定处理。即年满16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按照本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是否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
2022-03-08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是国有资产,侵犯国有资产所有权。而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其范围要大于国有资产。
2022-03-08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是国有资产,侵犯国有资产所有权。而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其范围要大于国有资产。
2022-03-04
触犯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犯罪嫌疑人,不仅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会被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前者侵犯的主要是国境卫生检疫的管理制度;而后者侵犯的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
2022-03-03
“以营利为目的”,是指行为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如果供个人观赏、学习、使用,没有将其作为商品进入商品的流通领域,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不构成犯罪。本条对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具体规定为以下四种情形:。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 发行其文字作品
2022-03-03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主观方面是故意,这都与本罪不同。如果利用迷信,或者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唆使信徒杀害其他信徒或者其他人的,或者故意地引起他人自杀的意图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2022-02-28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我国关于未成年骑车撞死人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而未成年人在犯过失犯罪时一般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等。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观点。文章认为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且作为未成年人,应当从轻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被告人的行为特点、主观态度以及未成年人身份等因素,并希望法庭能够依据相关法律对被告人进行适当惩罚,同时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为主、惩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