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要约 > 要约法律效力应注意哪几点

要约法律效力应注意哪几点

时间:2023-09-19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2539
我国古代对自己与他人的约定往往都比较重视,有成语叫做一诺千金就是形容对于约定的重视,而到了现代对于这样的约定往往还会有法律来进行约束,那么对于要约的法律效力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要约法律效力的要点

一、要约的生效时间

要约的生效时间涉及到要约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约束力产生的时间,以及承诺期限的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6条的规定,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即采纳了到达主义。然而,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 要约送达并不一定要实际送达到受要约人及其代理人手中,只要要约送达到受要约人能够控制的地方(如受要约人的信箱等)即视为到达。如果要约人未特定限制时间,应以要约能够到达的合理时间为准。2. 在要约人发出要约但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要约人可以撤回或修改要约的内容。3.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时,如果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则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如果未指定特定系统,则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二、要约的存续期间

要约的存续期间指的是要约可以在多长时间内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的期限由要约人决定,如果要约人没有明确规定,则只能根据要约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期限。具体来说,如果要约没有明确规定存续期限,则分以下两种情况:1. 口头形式发出的要约,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承诺期限,只有在受要约人立即作出承诺时,才能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如果受要约人没有立即作出承诺,则要约失去效力。2. 书面形式发出的要约,如果要约中具体规定了存续期限(如规定有效期限为10天,或规定于某年某月某日前答复有效),则该期限为要约的有效存续期限;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存续期限,则应确定一段合理时间作为要约存续的期限。合理期限包括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作出承诺所需的时间以及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所需的时间。

三、要约法律效力的内容

要约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约束力两方面。1. 要约对要约人具有形式约束力,即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受到要约的拘束,不得随意撤销或对受要约人随意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这种约束力保护了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了正常的交易安全。2. 要约对受要约人具有实质约束力,也称为要约的实质约束力或承诺适格。即受要约人在要约生效时取得依其承诺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具体表现在:- 要约生效后,只有受要约人才享有对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权利,该权利不可转让。- 受要约人有权决定是否行使承诺权,即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收到要约后,受要约人并不负有必须承诺的义务。- 一旦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意思表示,合同即成立,要约人和承诺人之间形成合同权利义务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要约承诺的生效要件

    要约承诺的生效要件,包括要约人的资格和行为能力、要约的意图、要约的对象以及要约的内容。有效的要约必须是特定人发出的,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向希望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且内容具体确定,包含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 合同要约失效的情形有哪些

    要约失效,即要约丧失法律效力。要约失效后,要约人不再受其约束,受要约人也终止了承诺的权利。要约失效后,合同即失去了成立的基础,受要约人即使承诺,也不能成立合同。要约一旦经过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为成立,要约人须接受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受要约人

  • 要约的构成要件具备哪些才有效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要约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要约人只有在送达受要约人以后才能为受要约人所知悉,才能对受要约人产生实际拘束力,我国《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

  • 何时要约会失效

    要约失效,即要约丧失法律效力。要约失效后,要约人不再受其约束,受要约人也终止了承诺的权利。要约失效后,合同即失去了成立的基础,受要约人即使承诺,也不能成立合同。合同法规定,有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要约人一旦收到受要约人不接受或不完全接受要约

  • 交叉要约的效力
  • 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未作出承诺要约的效力
  • 为什么要约方是投保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