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拒绝要约可以明确表示拒绝,或对要约进行修改、限制或扩张。一旦要约人收到受要约人不接受或不完全接受要约的通知,要约即因被拒绝而终止效力。即使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表示同意,其意思表示也被视为发出的新要约。
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只要撤销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要约即失效。
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的有效期限即为受要约人可以承诺的有效期限。在该期限届满时,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就失去效力。在该期限届满后,受要约人又表示接受要约的,该意思表示不为承诺,只能被视为一种新要约。
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对要约进行修改后的“承诺”被视为受要约人对要约人发出的新要约,是对原有要约的拒绝。
免除反担保责任的情形,包括主合同当事人串通欺骗保证人以及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手段使保证人违背真实意思提供保证的情况。同时,文章介绍了反担保成立的要件、特征及其担保对象与担保合同的当事人不同之处。反担保成立需满足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等条件,且需符
关于法人在签订合同时需要使用法人章的有效性问题。在特定情形下,法人必须亲自签字,如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董事监事经理任职文件等。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在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因此,在使用法人章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多重劳动关系的性质及劳动关系的确立。讨论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和已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关系。并指出即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特定情形下劳动关系仍然成立。对于双重劳动关系,企业应注意避免其产生,如要求员工提供解除与其他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证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要约撤销的限制性条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不可撤销;二是受要约人认为要约不可撤销且已做履约准备。撤销通知需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