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30条的规定,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如果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变更,这将构成一个新的要约。
实质性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变更: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
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指的是在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方面之外,对原要约内容进行一些补充、限制和修改。例如,在要约人的授权范围内增加建议性条款或说明性条款。
对要约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的情况下,除非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要约明确规定承诺不得对要约内容进行任何变更,否则该承诺将有效,合同的内容将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承诺应当在承诺期限内作出,如果超过有效的承诺期限,那么要约已经失效。对于失效的要约发出的承诺,将不具备承诺的效力,而应视为一个新的要约。德国民法典第150条、日本民法典第523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第160条均规定,迟到的承诺将被视为一个新的要约。
有些国家规定,如果要约人希望使该承诺生效,就必须立即通知受要约人。例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326条第3款规定:“即使承诺迟延,要约人仍可以保留迟延承诺的效力,但是,必须立即向另一方发出通知。”这一规定与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规定相同。因此,迟延的承诺将被视为一个新的要约,而立即发出通知等同于对这个新要约的承诺。
要约生效的条件,包括要约内容具体确定、要约表明受要约人承诺要约必须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等。同时,也介绍了要约失效的情形,包括受要约人拒绝要约、要约人撤销要约、受要约人未在承诺期限内承诺以及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等。
承诺的要件及其在不同法律体系下的生效时间和处理规则。承诺必须绝对和无条件地对应要约内容,由合法的受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提出。关于承诺的生效时间,存在投递主义和到达主义等不同计算方式,《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采用了“到达生效”的原则。逾期承
买卖合同中的要约与签字盖章问题。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需满足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等四个条件。在买卖合同签字盖章时,应注意确定签名人身份和盖章问题,使用公章并确保印章备案,代理人需持有明确授权书。
合同法中的要约和承诺的相关规定。要约内容需具体确定并表明希望受要约人承诺。要约在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不可撤销的要约在特定情况下不得撤销。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其到达时间有特定规定。文章为合同法中关于要约和承诺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