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是指故意煽惑、挑动群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所谓煽动,是指以鼓动性言词或文字劝诱、引导、促使他人去实施犯罪活动,煽动的内容必须是暴力抗拒国家法律实施,煽动的对象必须是群众。如果煽动群众以和平方式如沉默的方式抗拒国家法律
2024-07-25
虽然取得律师资格但未登记注册的,仍不得以律师身份接受委托担任辩护人。现役军人成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可以聘请军队中的或者地方的律师作为辩护人。外国人、无国籍的犯罪嫌疑人委托律师辩护的,只能委托中国律师作为辩护人。
2024-07-25
因此,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一切证据材料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形式有八种: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凡是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形
2024-07-24
到了检察院相关办理窗口报上领取编码验过相关资料后就可以领取“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告知函”了,大功告成。
2024-07-23
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和其辩护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作无罪的辩解,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公诉人得到法院支持,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一个是辩护观点被法院采纳,被告人被判决无罪。无罪
2024-07-22
如果因为贫穷请不起律师进行辩护,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获得律师的帮助。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被告人因为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免费辩护;如果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以及可能判处死刑而没有辩护人的,
2024-07-20
为此,《办法》对进一步保障刑事辩护律师执业权利作出了相应规定。人民法院作出召开庭前会议、延期审理、二审不开庭审理、宣告判决等重大程序性决定的,应当依法及时告知辩护律师。为了保障律师权利,《办法》规定辩护律师提出阅卷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当时安排辩护律师
2024-07-19
被告人坚持自己行使辩护权,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被告人具有上述规定情形之一,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另行指定辩护人,人
2024-07-19
刑事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反驳控诉,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理由,说明被告无罪、罪轻或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的诉讼活动。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被告人的辩护权
2024-07-17
在刑事诉讼中,律师与其他辩护人的诉讼权利不同,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在不同阶段的权利也不完全一样。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律师有权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担任其辩护人。在案件的审判阶段,辩护人有权最迟在开庭3日以前接到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书。所谓保密特权,
2024-07-16
律师法赋予律师的这一保密义务,对维护律师的独立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辩护律师由于具有知悉刑事案卷材料的执业便利,所以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应当特别注意“保守”,绝对“不得泄露”。综上所述,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件表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已经将刑
2024-07-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刑事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法定有权成为辩护人的主体根据所了解的事实和证据,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观点和理由的
2024-07-13
刑事辩护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刑事辩护强调在未经法律程序判决有罪之前,被推定为无罪,并享有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4-07-12
辩护权是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也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辩护权是指导刑事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被控告、被追究的犯罪,从事实、证据、法律、处刑等诸方面进行申辩、反驳、反证、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使案件得到公正合法的处理的权利
2024-07-12
指定辩护制度的确立,律师参与对实现诉讼程序公正起到积极作用。即使在公开庭审中提出上述辩护也是为时已晚,由于缺少证据无法被法庭采信;其次,缺少律师参与的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无法平等。
2024-07-10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包括不起诉的法律规定、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以及处理措施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公诉机关确认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因犯罪情节轻微可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需明确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对于被不起
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意义及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检察官回避制度是一种诉讼制度,旨在确保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处理中保持中立地位。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包括回避主体是行使职权的检察官,产生回避的原因不仅限于亲属关系,核心是对检察官职权的法定限制。该
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与问题解决。首先,介绍了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的背景和现状,强调了需要医学、法律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其次,指出了精神病鉴定主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接着,提出了法院在审理中如何有效组建合议庭和后续救济的建议。最后,提出
中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立法现状,介绍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其相较于传统不起诉制度的特点。然而,该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适用范围过窄、适用条件过于简单、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