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成立需要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一般来说,合同成立需要满足三个要件: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合意的当事人不少于两个,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此外,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特别约定,还可能需要满足特殊要件。在本案中,原告黄某和被告黎某某都承认双方约定了被告购买原告店铺内的南杂商品以及冰柜、麻将机等物品。然而,关于商品的标的、数量、质量、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主要条款,双方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双方并未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该口头买卖合同未能成立。
2、从合同订立的方式来看,该口头买卖合同也未能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和承诺的方式。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并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承诺是对要约的同意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如果承诺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变更,那么就构成了新的要约。在本案中,原告表达了希望在购买房屋的同时购买店铺内的商品的意思,但具体内容并不明确,属于要约邀请。被告表示愿意接受商品,但内容也不具体明确,仍属于要约邀请,只表明双方都有购买店铺商品的意向。然而,在3月7日的盘点过程中,双方对麻将机是否附带凳子发生了争议,并且双方都未在盘货清单上签字确认。这表明双方未能就商品的标的、数量和价款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原告黄某的要约被被告黎某某改变,并发出了新的要约。原告拒绝了该新要约,双方未能达成合意,该口头买卖合同未能成立。被告黎某既未发出要约,也未进行承诺,与原告黄某之间当然未成立店铺商品买卖合同。因此,合同未能成立,也就不会产生效力。
3、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采取口头形式订立合同。然而,口头协议的特殊性在于往往难以证明当事人之间是否真正存在协议选择上的合意。因此,当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必须提供证据来证实口头协议的存在,法律才会认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在本案中,原告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实口头买卖协议的存在。原告提交的“书证”证据来源不合法,且该证据形式也不合法。另外,原告提供的其他证据也存在问题,如询问笔录、进货单价表和村民委员会证明。因此,该口头买卖协议不成立。
汽车买卖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买卖双方的基本信息、车辆的品牌型号、数量与价款、付款方式、质量标准和交付验收等条款。合同明确了甲方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能通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检测,规定了交付车辆时的里程表显示数限制以及双方交接车辆时需签署的验收交接
口头合同的履行地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合同约定确定履行地点。如果合同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则以此为准;若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根据实际履行地点确定。口头买卖合同是重要合同形式,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
CIF条件下买卖合同中滞期费的问题。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卸时间、滞期费和速遣费是重要特征。CIF条件下,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但有时会产生滞期费争议。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在卸货港产生滞期费时,卖方是否应向买方追偿的问题。第一个案例中,仲裁庭认为卸货时
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遇到房价行情不明朗时的法律处理方法。尽管合同有效,但当事人违约需承担违约金,未完成房产过户则购房人无法拥有产权。在某案例中,法院判决房屋买卖协议有效并要求卖家协助过户。法律解释强调尊重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只要约定合法且不损害他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