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满足以下三个法律要件: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是指劳动者无法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与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工作。
为了解决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问题,用人单位应当进行培训或者调岗。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工作;调岗是将劳动者调整到适合其能力和特长的岗位上。
经过培训或者调岗后,如果劳动者仍然不能胜任工作,即使用人单位已经尽力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仍然无法改变劳动者的工作能力,那么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负有三重举证责任。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证明: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相关的工作任务指标和考核结果,证明劳动者无法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与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培训记录或调岗通知等证据,证明已经进行了培训或者调岗措施。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相关的工作任务指标和考核结果,证明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调岗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满足上述三个要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应当明确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和解除日期。
用人单位也可以选择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
在界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应当从工作结果的角度进行评估。具体而言,需要事先设定工作任务指标,并进行考核以确定结果。只有在明确的工作任务指标和考核结果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断劳动者是否不能胜任工作。
为了确保能够赢得诉讼,用人单位在设置工作指标时应当具体、量化,并与劳动者进行书面确认。工作指标可以从工作量、工作品质、工作成果和综合评价等方面来设计。同时,还需要明确结果与指标存在多大差距时会被视为不能胜任工作,将予以培训或调岗。
赠与合同与赠与行为的区别。赠与合同要求双方达成一致意思,签订合同形式且赠与需无偿。而赠与行为则不需签订合同,可通过口头约定等方式完成,本质也是无偿性。两者在法律效力和成立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合同法规定的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自愿订立合同,但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合同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如果法律要求书面形式则必须采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律师审查合同有效性不仅看签
合同公证的作用和效力。合同公证旨在审查合同内容和双方资格,确认合法合同的法律效力,排除非法合同的错误效力。公证并非合同必要形式,但能提高合同证据效力和履行保障度,规范、引导、监督当事人依法签订合同,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合同公证范围广泛,包括多种类型的合
艺术品市场的经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作期限、合作内容、作品的价格、质量、规格及数量约定,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方全权代理乙方所有原创作品的市场销售及市场推广,并承担衍生作品的制作费用。乙方需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并遵守协议规定。双方共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