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二款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的期限、岗位、地点、报酬等是劳动合同中最核心的要素,任何一方拟对其中一项或多项进行变更都应当与对方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在本案中,如果员工明确不同意调岗,公司执意解除劳动合同显然是违法的。
只有在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时,用人单位才可以单方面对劳动合同约定内容进行合理必要的变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发生某些重大变化确需对某些内定进行调整,例如整体搬迁、部门合并、国际金融危机等,公司需要与劳动者协商是否继续履行合同,或征求劳动者的意见。如果劳动者同意,双方按照变更后的合同履行;如果劳动者不同意,公司可以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时,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然而,在本案中,如果公司认为员工不能胜任工作,首先需要有证据证明其不能胜任;其次,应当进行培训或调岗;最后,还需要能够证明调岗后仍然不能胜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尽管员工的工作表现不理想,但公司并没有证据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因此调岗就失去了合理合法性,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显然是不合法的。
如果员工不服从公司合理安排,严重违反员工手册的约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合同内容的修改问题。在合同签订后,若要修改合同内容需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明确修订条款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合同变更只对未来产生效力,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但具体能否要求赔偿需根据变更类型来判断。
企业要求合同变更而员工不同意的情况,指出如果劳动合同具体约定了员工的岗位,员工有权拒绝岗位调动。劳动合同的变更分为协议变更和法定变更,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允许变更。企业要求合同变更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与员工协商一致,不得损害员工利益及国家利益。员工提出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如何采取解除合同流程及补偿方式的问题。劳动者在遭遇拖欠工资时,可投诉劳动行政监察部门、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方式包括协商解除、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或用人单位面临困难解除等,补
公司解散时支付员工补偿金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裁员或解散时,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应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裁员原因包括企业破产重整、生产经营困难等,且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也有明确规定。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