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
身家不菲的沃*沃车主付某某、宝-马车主彭某、陈某,为了省一点修车费,在修理厂老板、汽车经纪公司老板等人的蛊惑下,制造车祸骗保。近日,江北区法院判决3车主和其他6人犯保险诈骗罪,分别对其判刑5年10个月至免予刑事处罚。目前判决已生效。
车遭撞肇事车跑了
现在,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可开车这事一定意义上是“看起来很美”,内心却甘苦自知。比如说碰擦吧,有几个司机没遇到点小事故呢。一出事就要钱,虽说有保险公司,可次数多了,保费就会提高。
曾在涉事的江北区一家汽车美容服务部修车的鲁先生介绍,2014年10月他的车停在路边时,被人撞了车屁股,可是肇事车跑了,自己只能自认倒霉。4S店说修车费接近3000元。“你的车被撞了,我免费给你修,好不好?”第二天正在纠结的他意外接到这样的电话。
他将车开到这家修理厂。两天后,修理厂通知他取车。鲁先生听修理厂的人说,保险公司赔了3200多元,而修理厂只花了几百元。
三豪车车主也这样干
付某,正是这家汽车美容服务部的老板。2013年他和某汽车经纪公司老板万某相识后,商定由万某向付某介绍需要维修的车,付某利用该车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二人从保险金中按比例分成。
他们和手下员工、沃*沃车主付某、宝-马车主陈某、彭-案等人,单独或结伙利用车辆制造交通事故骗保,作案76起,并冒充车辆实际驾驶人报保险理赔,骗取理赔金共计47万余元(其中未遂21万余元)。
2013年7月21日,付某等人在江北区利用一辆奥-迪、一辆起亚、一辆沃*沃故意制造三车交通事故,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41460元。
2014年1月18日,付某、万某伙同车主彭某,利用彭某的宝-马车虚报单车交通事故,骗保11958元。
2014年7月24日,付某伙同车主付某某,利用付某某的沃*沃车故意制造单车交通事故,欲骗保21万余元。保险公司调查发现该车多次发生车祸,有骗保之嫌,拒付保费。警方介入调查,骗保案水落石出。
9人骗保分别被判刑
近日,9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骗取保险理赔金,被江北区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五5年10个月至免于刑事处罚不等的刑罚。
沃*沃车主付某某犯保险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四万元;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二万元,法院决定执行有期徒刑5年1个月,并处罚金六万元。
宝-马车主陈某犯保险诈骗罪,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八千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八千元。
宝-马车主彭某犯保险诈骗罪,免予刑事处罚。鲁某没被起诉。
涉案的汽修厂老板付某及其涉案员工、负责找车的汽车经纪公司老板万某均被一一判刑。
【法律解读】
修车不花钱背后是陷阱
承办法官介绍,汽修行业人为制造事故骗取保险金案件时有发生,本案中一名被告人对此形象描述为“各个汽修厂门口的花台、树基本都是撞烂完了的”。该类犯罪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方面是不法分子利用保险理赔监管漏洞,部分保险公司对低于一定额度的理赔申请审查较松,被告人通过贿赂定损人员等手段可以轻松获得赔偿金。另一方面,部分车主存在贪便宜的心理,不想支付维修费用,放任他人利用自己的车辆作案,还提供了银行卡、身份证等资料,客观上使得骗保行为能够得逞。
刑法规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可能构成保险诈骗罪,其他人员采取类似方式作案则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司法实践中的追诉标准,个人保险诈骗数额一万元以上的,诈骗数额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条款(个人)的主要内容。该保险旨在确保城乡居民在家庭财产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后获得经济补偿,维护生活稳定。保险财产包括房屋及其附属设备、生活用品等,而不保财产则包括金银首饰、无法确定价值的财产等。保险责任包括火灾、爆炸等原因导致
被追尾且对方全责的情况下是否需要交强险的问题。即使未投保交强险,也不会影响对方保险公司的赔偿。对于自己的车辆被追尾,车主可以选择在信任的地方进行修车,包括整片区域喷涂或半杠喷漆,费用根据受损程度和地区有所浮动。
车险购买后,车主应了解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可能拒赔的情况。首先,车主应及时报案,否则保险公司有权拒赔。其次,驾驶证未按规定审验、酒后驾车、出险后仍使用或自行维修车辆等情况也会导致保险公司拒赔。车主在发生事故后应注意保护现场、及时报警,并与保险公司联系
交强险赔偿是用于赔偿因本人责任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失的费用,不包括投保人自己的修车和医疗费用。交强险的赔偿范围相对较广,无论被保险车辆是否有责任,都在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且没有免赔额和免赔率。申请交强险理赔时,需要先报警并定责,保险公司会要求提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