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代理中的委托人介入权与第三人选择权
时间:2024-01-0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间接代理与直接代理是不一样的代理方式,直接代理是代理人与委托人接触,而间接代理不是,她中间存在第三人,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是由于第三人起的的连带作用,具体是如何的,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看看。
间接代理中的委托人介入权与第三人选择权
委托人介入权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的规定,我国继承了大陆法系的传统,对于直接代理有明确规定,但对于间接代理并未做出具体规定。然而,在我国的合同法中却有关于间接代理的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03条第1款的规定,当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导致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未能履行对委托人的义务,那么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的身份。委托人在获知第三人身份后,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有一种情况除外,即如果第三人在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委托人的存在,那么委托人将不具备行使介入权的权利。该条款实际上是规定了被代理人的介入权。在间接代理中,被代理人本身并不是合同的当事人,但在第三人违约的情况下,代理人应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的身份,使委托人能够介入到合同关系中,直接主张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委托人都可以行使介入权。未被披露的委托人在以下两种例外情形下不能行使合同介入权:第一,未被披露的委托人行使介入权与合同中的明示或默示条款相抵触。换句话说,如果代理人与第三人在合同中通过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排除了委托人本应享有的介入权,那么委托人将不能行使介入权。第二,如果第三人基于对代理人的个人因素(如技能和支付能力等)的信赖与其缔约,那么身份不公开的委托人将不能行使介入权。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的个人因素是第三人与代理人缔约的唯一基础。第三人明确地只愿意与代理人缔约,而不愿意与其他人缔约。换句话说,如果第三人在缔约时已经知道委托人的存在,那么他就不会与代理人订立合同。第三人与代理人缔结合同时,完全是基于对代理人的信赖。
第三人选择权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03条第2款的规定,当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未能履行对第三人的义务时,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的身份。在第三人得知委托人身份后,他就享有选择权。具体来说,他可以要求委托人或代理人中的任何一方履行合同义务,也可以向委托人或代理人提起诉讼。然而,一旦第三人选择了要求其中一方承担义务,他就不能改变主意,不能对另外一方提起诉讼。第三人对其中一方提起诉讼的行为本身就是他作出这一重要决定的决定性证据。即使第三人对判决不满意,他也无权对另外一方再行起诉。第三人享有选择权的理念是:第三人仅仅与一个人进行交易,基于公平原则,他只能要么起诉代理人,要么起诉委托人。也会出现第三人选择的被告没有支付能力的情况。根据公平原则,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正常的商业风险。因为第三人在作出选择时并不是匆忙行事的。如果在第三人未获清偿的判决中,被告是代理人,那么第三人可以免除代理人责任,向委托人主张权益。此外,我国《合同法》第403条第3款规定:“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第三人选定委托人作为其相对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以及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抗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对代位权的行使规定
关于代位权的法律规定。当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时,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此外,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是一种债权保全方式,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债务人的权利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的行
-
离婚协议书中债务的详细写法
离婚协议书中债务的详细写法,包括定性、双方承担比例、债权行使和债务履行方式等。文章强调协议应详细避免纠纷,并介绍了夫妻债务分担协议在内部具有效力但对第三人无效的法律原则。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我国法律关于夫妻财产归属的约定及其对双方和债权人的影响。
-
债权债务撤销权的相关规定
债权债务撤销权的相关规定。撤销权的行使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所有连带债权人可共同行使或由其中一个提起诉讼。撤销权的行使只能以债权人自己的名义进行,直接向与债务人发生关系的第三人主张行为无效。撤销权的行使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诉讼解决,仲裁机关及各级调解
-
没有书面形式合同成立吗
合同订立的不同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口头形式的合同方便快捷,但发生纠纷时难以取证。其他形式的合同认定复杂,需综合考虑行为、意愿等因素。文章还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合同成立,并解决了房产交易
-
连环债务中的代位权行使
-
选择之债选择权的归属如何划分
-
选择之债确定权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