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招聘中,有些单位认为签订了就业协议就可以不签劳动合同,或者以签订就业协议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这些行为都是不合法的。
三方协议是应届毕业生在求职阶段与拟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其效力仅限于取得毕业证之前。其目的是约束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拟用人单位工作,并要求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毕业后与该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如果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则三方协议的效力自然解除。
正式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违约条款仅限于涉及保密条款和设定服务期的合同,其他任何情形都不得为劳动者设定违约金。三方协议的违约条款仅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未进入用人单位,在正式劳动合同签订后,该违约条款所需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违约条款不可能顺延至正式劳动合同中。
三方协议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过渡期间的产物,在法律上没有准确的规定。然而,在正式工作以后,可以参考《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简称“就业协议书”或者“三方协议”)是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签定的协议。该协议书也是学校派遣毕业生的依据,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学校将根据协议书的内容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并转交学生档案。如果毕业生未签定就业协议书,学校将把其关系和档案转交回原籍。每位毕业生拥有唯一编号的协议书(一式三份),并进行编号管理。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三方协议即告终止。
因此,就业协议书不是劳动合同。毕业生报到后,应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约定试用期、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待遇、休息休假等。如果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双倍工资,不能以签订了就业协议为由拒绝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要约撤销的限制性条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不可撤销;二是受要约人认为要约不可撤销且已做履约准备。撤销通知需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
格式条款的产生条件、签订合同的方式与格式条款的认定以及格式条款的特定情况处理。格式条款通常产生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地位不平等、一方具有垄断地位时。若一方向对方呈现合同文本而不谈判,或提供的条款是为多数人准备的但不能协商修改,则认定为格式条款。政府统一
合同订立的不同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口头形式的合同方便快捷,但发生纠纷时难以取证。其他形式的合同认定复杂,需综合考虑行为、意愿等因素。文章还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合同成立,并解决了房产交易
就业协议书主体有三方,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如此大家应该知道,我们正式到社会上参加工作了以后必须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不是就业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