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观察室,是医院的一个观察病人病情的处室。观察室观察室留观时间≤48小时。
2020-05-25
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2020-05-25
理*科主要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理*科中的治疗一般是和中医结合,包括:针炙,拔罐,牵引,按磨,电疗,相对医院设施条件好的,还有磁疗法、光疗法等等。因故中断理疗,要及时通知理*科。综上所述,我们
2020-05-25
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肌肉注射又称肌内注射。体腔内注射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各体腔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脑室内注射,鞘内注射,胸膜腔内注射,人工气胸、气腹治疗肺结核、腹腔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等。
2020-05-25
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其它人不得入内。
2020-05-25
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2020-05-25
如果是自己私自出去,医院没有责任。如果请假外出,医院有责任。对病人外出的请求,医疗机构审核发现不宜外出时,应及时劝阻病人,明确告知病人其病情不适宜外出。上述义务,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诊疗义务的实现,也是对病人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的应有之义,具有利益协调功
2020-05-25
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医疗机构应保证其诊疗行为符合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规定和诊疗护理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判断是否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还需要借助其他法律、法规是否有法定注意义务方面的规定,
2020-05-25
在过错责任下,对侵权行为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有义务举出相应证据表明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以保障其主张得到支持。加害人过错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赔偿责任的范围产生影响。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
2020-05-25
主体是指行为的实施者、责任的承担者,故医疗事故的主体可分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不法行为与患者遭受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020-05-25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有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三种途径。而现实中,诉讼往往是医患双方解决纠纷的首选途径,患方在医疗纠纷中如何诉讼进行法律上的指导。完成上述工作后,患方便可选择适用何种法律方式解
2020-05-25
患者对其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的医患关系负有举证责任。患者应提供挂号单、交费凭证、病历、出院证等单据证明与医院之间存在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依法对患者所遭受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医疗技术损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应当适用无过错责
2020-05-25
医疗事业在不断前行,但同时医疗事故并没有因为医学的进步而减少,相反,近几年的医疗事故层出不穷。那医疗事故赔偿有什么原则呢?不同级别的医疗事故的赔偿数额不一样,同一级别中不同等级的医疗事故,其赔偿的具体数额也不一样。即医方所承担的赔偿份额,应当与其过错
2020-05-25
造成患者严重功能障碍受损的交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一些其他后果的叫四级医疗事故。根据不同级的医疗事故按我国条例进行处理。
2020-05-25
病人有义务诚实说出他为什么为找医务人员帮助,尽可能地提供病史,告诉医生治疗后的情况,不说谎话,不要隐瞒有关信息,否则会影响病人疾病的治疗。这一方面的义务首先有利于病人自身的恢复健康,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履行职责。这是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义务。患传染病的病人有
2020-05-25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主观性病历资料的定义及范围。医务人员通过医疗过程观察、分析讨论患者的病理,产生的诊疗意见等记录资料都属于主观性病历资料。这些资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至关重要,封存时需医患双方共同在场并确保真实性。医疗机构有责任保管封存的复印件并在争议中承担举证责任。
医疗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义务,包括诚实和信息提供、治疗参与、与医务人员的合作、遵循医嘱以及避免成为“病人”和尊重医务人员等。病人应诚实告知病情、积极参与治疗、与医务人员共同确定治疗目标并进行合作、遵循医生嘱托,并改变不健康行为以避免成为病人。同时,全社
医疗事故的定义与鉴定分级标准,阐述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规范导致的患者人身损害视为医疗事故,并根据不同损害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医疗事故的鉴定结果与赔偿密切相关,患者可根据鉴定结果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