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惩罚性规定:
根据《担保法》第89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预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则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这表明定金担保具有惩罚性的特点。
2. 特定主体: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债务人自己可以为自己提供债的定金担保。这种特定主体的担保方式既便捷又有效。
3. 特定标的物:
法律规定定金的标的物为金钱的偿付。
4. 最高限额:
根据《担保法》第91条的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这个限额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5. 双向担保功能:
定金担保具有双向担保功能,即一方给付定金可以约束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违约,都可适用定金罚则。
6. 适用范围:
定金担保仅限于合同之债,不适用于其他债的担保或反担保。通常用于合同双方无法同时履行而只能先后分别履行债务的情况,给付定金的一方应为依约承担金钱支付义务的一方。
1. 基础法律关系:
定金合同相对于主合同而言是从合同,而订金的约定是主合同的组成部分,除非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否则主合同无效则定金合同也无效。
2. 功能:
订金不具备债的担保功能,其目的在于为一方当事人履行债务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3. 作用:
定金一经给付,发挥制裁违约方、补偿守约方的功能;而订金给付后,如发生一方违约导致解除合同的情况,收受订金的一方必须如数退还订金。
4. 适用范围:
订金适用于金钱的给付为一方履行债务的合同,多见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等有名合同。
押金属于质押担保的一种特殊形式。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一定数额的金钱移交债权人占有,以担保债务的履行。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权人可以优先受偿。如果债务人依约履行了债务,则押金可以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押金尚无明确的规定。根据法律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给付一定数额的押金作为担保方式。
押金与定金的区别在于:
1. 基础法律关系:定金合同是从合同,而押金的约定是主合同的组成部分。
2. 功能:定金具有惩罚违约方、补偿守约方的功能,而押金仅为一方当事人履行债务提供支持。
3. 作用:定金一经给付,发挥制裁违约方、补偿守约方的功能;而押金给付后,如发生一方违约导致解除合同的情况,收受押金的一方必须如数退还押金。
4. 适用范围:定金可以适用于各种合同,而押金只适用于金钱的给付为一方履行债务的合同。
根据以上对于定金、订金、押金的法律属性的理解和认识,建议当事人在经济生活中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使用。如果选择定金担保方式,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定金合同的性质,并符合法律关于定金限额的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约定。
关于购房定金比例的合法规定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购房定金比例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不视为定金,不享有定金的法律效应。如果由于开发商原因未能签订合同,开发商应按规定返还定金并退还超出部分金额。
甲、乙双方关于出口代理的协议书。甲方同意乙方以公司名义开展业务活动,签订外贸和购销合同,提供谈判场所、通讯便利、出口业务咨询等。乙方需遵守法律和政策,承担自身业务费用,并保障提供的出货资料真实有效。双方需严格执行协议,因外商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时甲方
甲乙双方就培训合作达成的一致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时间、费用、付款方式、责任与义务等。乙方自愿参加甲方举办的培训课程,并同意遵守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双方对合作方式、权益份额、学员纪律、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约定。此外,还规定了补充协议的效力。
甲乙双方签订的一份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协议规定卖家直接发货给买家,运输方式和运费由卖家承担。合同内容包括产品配送、发货期限、付款条件、验收标准、质量要求、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等方面。合同自双方盖章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