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到期3年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却没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情形的,就会丧失胜诉权。
2022-02-25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2022-02-25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2-02-23
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经审查符合条件,会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和承担违约责任。
2022-02-15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2022-02-15
法院会依法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司法实践中,并不是只有借条能够证明借款事实的存在的。所以,如果借条丢失了,但是有证人可以作证,而且证言是属实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可从容地要求债权人订立还款计划或订立还款协议书。要注意最好不要让对方察觉到借条已经丢失,否
2022-02-10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且债权转让不改变债权的内容。债权转让只是主体上的变更,如果存在债的主要内容变更,则发生新的合同关系,而不属于转让性质。转让通知是债权转让的一个
2022-02-08
对于产生欠条之基础关系不能明确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从债务人拒绝偿还债务时起算;对于产生欠条之基础关系可以明确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应从债权人收到债务人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超过三年起诉则诉讼时效已过。
2022-02-08
1、借钱没欠条有转账记录也是有可能追回的,最好还能收集到别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又或者出具复印好的借条,此时借款内容难以证实真假,也没有原
2022-02-08
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经审查符合条件,会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和承担违约责任。
2022-01-21
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申请时提交申请书、被保全人财产线索等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债权,法院作出判决后,借款人逾期不履行判决书的,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2022-01-21
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
2022-01-21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
2022-01-18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2022-01-17
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当事人通过上述途径解决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另外,要是无法用上述方法确定真实意思,还可以借助汇款记录,或是参与你们借贷的第三人做证人,
2022-01-17
债权转让协议和欠条的关系,以及债权转让的相关法律后果和限制。根据《合同法》规定,债权转让需满足条件,但不必在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后写欠条。债权转让包括全部和部分转让,新加入的债权人与原债权人共享连带债权。破产企业合同债权的转让受主体限制、确认程序限制和公
庞某与孙某之间的借款纠纷案件。庞某提供了电话录音证据和证人证言来证明孙某借款的事实,虽然孙某未出庭抗辩,但一审法院认为庞某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借款关系的履行情况,驳回了其诉讼请求。然而,二审法院认为庞某提供的证据相互印证,能够证明借款事实,判决孙某
出借人死亡对借条效力的影响。借条的有效性不会因为借款人的死亡而失效,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合法性以及是否侵害第三方权益等。债务人死亡后,其债务由其继承人在遗产范围内偿还,若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利,则不负偿还责任。
《合同法》第八十四条关于债务转移的规定及其特征。债务转移需债权人同意,包括债务承担和代替履行两种情况。合同义务转移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都必须经过转让债务的协议并获得债权人同意。当事人在进行债务转让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保护债权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