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权应当在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行使,当事人逾期不行使解除权的,则该权利丧失。
解除权行使的期限,无论是法定期限还是约定期限,在性质上都属于除斥期间,即法律预定解除权于存续期间届满当然消灭的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当事人双方也可以在合同中事先约定一方行使解除权的期限,该期限应当明确地订入合同的解除权条款中。正如法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权可以同时并存一样,在有法律规定的解除期限时,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约定解除权行使的期限来排斥法定解除权期限的适用。从合同自由的原则出发,应当承认这些约定的效力。
解除权的行使无法定或者约定期限的,则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此处所谓的“催告”,是义务人向解除权人发出的要求其行使权利的意思表示,它最终可能导致对方当事人解除权消灭。此处所谓的“合理期限”,是指根据合同的性质、交易的目的和交易的习惯所需要的正常的时间,对于合理期限,要作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九十五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合同解除方式的分类,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协议解除是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可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法定解除则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违约等情形。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赔偿标准和赔偿规则等内容。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赔偿应当遵循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的原则,并适用损益相抵规则。赔偿范围包括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和因合同解除产生
合同解除的可行性,指出合同可以通过协商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三种方式进行。函件往来解除合同的可行性取决于双方是否约定了函件解除的方式。法定解除包括多种情形,如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等。解除权的行使需要通知对方,并在特定情况下办理批准、登记等手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责任和违约金责任等五个方面。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如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同时,也明确了定金和违约金在合同违约情况下的责任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