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现年45岁,长期从事不锈钢板贸易工作。由于周村区不锈钢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刘某的生意一直不景气。为了寻求新的商机,刘某转移到无锡市南方市场继续从事不锈钢相关生意。
通过偶然的机会,刘某得知周村区一家主营201钢板的公司与他的一个客户进行了交易。然而,该公司给出的价格明显低于刘某与该客户的交易价格,导致该客户与刘某中断合作。刘某因此产生怨气,并决定报复该主营201钢板的不锈钢公司。
刘某的报复计划于今年2月21日开始执行。他冒用他人的身份,通过电话与该201不锈钢板销售公司订立口头协议,声称要购买价值38万余元的201钢板,并约定货到付款。几天后,刘某收到了该受害公司配送的不锈钢板,但他拒绝支付货款,并在更换手机号码后逃匿。
4月31日,刘某在滨州邹平市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周村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口头协议的合同模式,在约定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受害不锈钢公司的财物。涉案金额巨大,刘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由于刘某在案发后及时对被害方进行了赔偿,最终法院依法判决刘某犯有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和具体类型。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文章详细列举了五种合同诈骗的具体类型,包括利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以及重操旧业者多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合同无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并不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具备特定的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