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商业行为,侵犯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诈骗行为则是一种民事行为,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权。这是二者之间最大、最根本的区别。此外,在客观方面,这两个罪行的行为也有所不同。合同诈骗罪采用了列举式的立法模式,非列举的行为不属于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因此也不构成该罪。
自然人犯合同诈骗罪的,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成立合同诈骗罪必须严格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构成本罪需要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不构成本罪;其次,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再次,本罪的行为方式必须在法律中有明文规定,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方式,即使扰乱了社会秩序,同样不构成本罪。以上三点必须同时满足,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和具体类型。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文章详细列举了五种合同诈骗的具体类型,包括利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以及重操旧业者多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以是否具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形态,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根本标志是行为人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若行为人已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则为既遂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