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犯罪嫌疑人罗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刑事拘留,并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日。随后,于2010年6月30日被执行逮捕。
2010年8月27日,羁押期限延长一个月。继而,2010年9月28日,羁押期限再次延长二个月。至今,犯罪嫌疑人罗某仍被羁押于成都市看守所。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罗某涉嫌诈骗罪的事实清楚,相关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之规定,检方呈请将犯罪嫌疑人罗某诈骗案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辩护人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罗某合同诈骗罪不能成立。本案中的公司是合法的公司,合同是以公司名义签订,款项为公司收取,公司是履行合同的主体,罗某本人不是合同的主体。即使存在合同诈骗行为,也应属于单位犯罪。罗某不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退一步讲,即便被告人罗某构成犯罪,辩护人认为其具有如下法定从轻、减轻以及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恳请法院充分考虑并采纳,对被告人罗某从轻处罚。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大家都知道,刑事犯罪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立案标准,只有达到立案标准,它才能够进行立案。一般来说,刑事诈骗的立案标准是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决定的,那么合同诈骗达不到立案标准的话怎么办呢?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合同诈骗不够立案标准咋办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