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犯罪嫌疑人罗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刑事拘留,并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日。随后,于2010年6月30日被执行逮捕。
2010年8月27日,羁押期限延长一个月。继而,2010年9月28日,羁押期限再次延长二个月。至今,犯罪嫌疑人罗某仍被羁押于成都市看守所。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罗某涉嫌诈骗罪的事实清楚,相关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之规定,检方呈请将犯罪嫌疑人罗某诈骗案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辩护人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罗某合同诈骗罪不能成立。本案中的公司是合法的公司,合同是以公司名义签订,款项为公司收取,公司是履行合同的主体,罗某本人不是合同的主体。即使存在合同诈骗行为,也应属于单位犯罪。罗某不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退一步讲,即便被告人罗某构成犯罪,辩护人认为其具有如下法定从轻、减轻以及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恳请法院充分考虑并采纳,对被告人罗某从轻处罚。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