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怎样防止合同诈骗

怎样防止合同诈骗

时间:2024-12-16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595
怎样防止合同诈骗

合同欺诈现象逐年增多,合同履约率下降

根据国家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合同欺诈案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的合同履约率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70%下降到了50%。在未能履行的合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随着新的社会形势的出现,合同诈骗案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由于这类案件的增加,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合同信誉危机,这种现象污染了社会风气。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为了方便实施诈骗目的,行骗者会特意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他们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并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中,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在合同诈骗案件中,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则因为很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逃避了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有些公司甚至欺骗自己招聘的员工,情节十分恶劣。例如,某市某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合法名义进行合同诈骗,为了“增加收入”,还在该市内成立多家分公司进行诈骗活动。由于欺骗性很大,连该公司的部分业务员都上当受骗。

重操旧业者多次行骗

行骗者大多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老手,一旦他们的罪行被识破,就会立即逃之夭夭。当他们认为风头不紧时,就会重操旧业。由于他们对行骗手段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例如,郑某某合同诈骗案中,郑某某及同案人王某某案发前在某某生态农庄工作。该农庄被查处后,郑某某和王某某又到某市某贸易有限公司继续进行诈骗活动。正是由于他们熟悉“业务”,使得该公司在短短1个月内共骗取被害人人民币20多万元。

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公证和律师见证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行骗者往往会利用这两种形式来抓住人们的心理,从而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往往认为,合作项目和合同都受法律保护,若对方违约,可以通过法律程序保障自己的权益。这种心理使得受骗者完全相信行骗者,从而多次被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还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犹豫不决时使用,行骗者只要使用这种办法,受骗者往往会全然相信,从而上当受骗。例如,吴某、李某某合同诈骗案中,两被告人将与被害人签订的合同予以公证或律师见证,使被害人对合同内容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从而骗取了人民币50多万元的巨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资金不足的法律问题

    企业资金不足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企业自身发展资金不足,投资或项目失败会导致债务纠纷;合同诈骗会导致资金损失且可能无法追回;合同不明确也会引起纠纷,实现债权的过程漫长且代价高昂。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 合伙合同诈骗怎么判刑
  • 租房子物业费谁来承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