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判决书

合同诈骗罪判决书

时间:2024-03-18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45

柳州市XX区人民检察院合同诈骗罪判决书

诉机关:柳州市XX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罗XX,男,1969年X月X日出生,汉族,中专文化,无职业,家住广西柳州市XX路X巷X号。曾因犯挪用公款罪,于1998年11月被柳州市XX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型五年,1999年4月保外就医后一直潜逃。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07年7月21日被柳州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27日被逮捕。现羁押于柳州市第二看守所。

辩护人:余*兰,欣-源律师事务所律师。电话:13507721100

被告人李XX,男,1968年X月X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无职业,家住广西柳州市XX路X号X室。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07年7月21日被柳州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27日被逮捕。现羁押于柳州市第二看守所。

柳州市XX区人民检察院指控

1、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底,被告人罗XX伙同李XX、陈X(另案处理)经预谋后,由被告人李XX假冒广西区石榴河园艺场(即鹿寨监狱)负责生产的“李科长”,陈X假冒该监狱的副监狱长“贺*民”,利用被告人李XX伪造的公章和被告人罗XX提供的假合同与被害人谢XX签订了虚假的该园艺场4300亩山林的承包合同,骗得被害人谢XX承包金、合同保证金共计人民币465500元。所获赃款已被二被告人挥霍。

2、被告人罗XX因挪用公款罪于1998年被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刑期从1996年至2001年。1999年3月,被告人罗*华通过伪造病历的方式,取得保外就医,一直潜逃在外。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被告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和书证等。二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合同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被告人罗XX为逃避处罚,采用伪造病历的方法,利用保外就医脱逃,其行为还构成脱逃罪。其一人犯数罪且在刑罚没有执行完毕前又犯新罪,应当数罪并罚。罗XX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分子,属立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提请本院依法惩处。

被告人罗XX、李XX对公诉机关的指控没有异议。罗XX的辩护人余*兰律师提出:1、罗XX认罪态度好;2、罗XX被抓时,公安机关扣押了其驾驶的汽车,罗XX愿意用该车抵做赃款退还被害人。

经审理查明:

一、合同诈骗事实

被告人罗XX因参与赌博、做生意欠下巨额债务。为偿还债务,罗XX决定以广西区石榴河园艺场(即鹿寨监狱)有山林要承包经营、可以代签合同为由,骗取被害人谢XX的钱财。罗XX遂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被告人李XX,李XX表示同意。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底期间,被告人罗XX拟写了虚假的承包合同书,加盖了由李XX去私刻的公章,并由李XX冒充石榴园艺场的李科长,李XX找来的朋友陈X冒充石榴园艺场的副监狱长贺*民,欺骗被害人谢XX签订了虚假的山林承包合同,共骗得谢XX人民币465500元。所获赃款已被二被告人挥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

  • 法院对合同诈骗罪既遂一般会判几年
  • 合同诈骗刑事上诉状范文
  • 合同诈骗罪判决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