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量刑标准及法律依据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量刑标准及法律依据

时间:2020-05-2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50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认定标准: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即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单位。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立案标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量刑标准:

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按个人犯罪处罚。

罪与非罪:

(1)划清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线: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其实质是谋利;而合同诈骗罪虽然客观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罪犯本人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而是只想使对方履行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单方义务”,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

(2)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①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②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段。

③行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

④行为人在违约后有无承担责任的表现。

法律依据:

一、《刑法》条文

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