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认定标准: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即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单位。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立案标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量刑标准:
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按个人犯罪处罚。
罪与非罪:
(1)划清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线: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其实质是谋利;而合同诈骗罪虽然客观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罪犯本人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而是只想使对方履行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单方义务”,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
(2)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①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②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段。
③行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
④行为人在违约后有无承担责任的表现。
法律依据:
一、《刑法》条文
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合同诈骗罪量刑的标准: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具有两个以上情形的,在六个月之内酌情增加刑期:。(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
根据《刑法》第224条规定,本罪的行为方式是特定的,即刑法中具体规定的以下五种方式之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犯合同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是目前,关于合同诈骗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