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合同诈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时间:2024-08-06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69

合同诈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利用虚假购销合同骗取货物

行为人通过签订虚假购销合同的方式,骗取他人的货物。其中,一些行为人伪造证件、合同书与对方签订合同;一些行为人伪造担保书,以合法身份与对方签订合同;一些行为人伪造银行汇票、盗窃单位空白支票,或者利用失效的支票或空头支票诱惑对方订立合同;还有一些行为人以洽谈业务、订货、帮助他人推销产品等为由,与对方签订合同。行为人在行骗过程中通常隐瞒真实身份,以先提货后付款的方式,利用对方急于推销自己产品的心理,骗取货物。然后将货物低价销售,私吞货款,或者将货物用于还债、作抵押等。

二、虚构货源骗取货款

行为人通过虚构货源的方式,签订空头合同,以骗取他人的货款。其中,一些行为人伪造上级主管部门的假批文作为货源;一些行为人以伪造的提货单作为货源;一些行为人抓住对方急需某种紧俏物资和商品的心理,口头虚构货源;一些行为人故意让对方看不属于自己的货物,却谎称是自己的货,或者根本无货可看,以蒙骗对方;还有一些行为人以伪造的买卖合同作为货源。

三、伪造身份骗取预付款或定金

行为人通过伪造身份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骗取他人的预付款或定金。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人有两种心理:一种是只要将预付款或定金骗到手,就算大功告成;另一种是先骗得预付款或定金,然后如有可能骗到货款就继续骗取货款,没有可能就逃之夭夭。

四、以诱饵开路骗取财物

行为人为了骗取对方巨额财物,以给付部分预付款为诱饵。一旦将对方的钱物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后,行为人就会溜之大吉。还有一些行为人以部分履行合同的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诱使对方进一步按合同交付财物,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欺诈手段骗取财物。

五、以签订假合同骗取活动费、好处费或提成费

行为人与对方签订假合同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骗取货物、货款,也不是为了骗取定金或预付款,而是为了一次性骗取各种名义的费用。只要将这笔财物骗到手,行为人就会远走高飞。这些行为人一般都伪造身份、证件,自称能买到急需紧俏物资或以帮助对方推销产品为诱饵,写对方签订虚假买卖合同。

六、以联合经商、投资、协作等名义进行诈骗

行为人以联合经商、投资、协作等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进行诈骗。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人往往是在合法的身份掩盖下,以某公司、简场等的名义,伪造营业执照和注册资金等,欺骗他人与之签订联合经营协议,骗取他人的钱财。合同诈骗行为无论出现在签订阶段还是履行过程中,均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类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二是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即以这些票据或证明作为自己能够履行合同的证据,以骗得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三是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四是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五是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主要包括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合同又不退还,或者没有用作履行合同而无法返还;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用于抵偿债务,而没有实际履约;用于进行违法活动;用于挥霍,致使无法返还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

  • 如何界定 合同诈骗中的主观故意的

    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量刑轻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合理的标准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分类,是研究和运用非法占有目的的需要。(二)有利于澄清对“合同诈骗犯罪能否由间接故意构成”的争论。

  •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 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