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 > 合同欺诈如何正确认定

合同欺诈如何正确认定

时间:2020-05-25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769
合同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可谓是无处不在,但是因为合同出现的一些纠纷也是越来越多。其中合同欺诈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对于合同欺诈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认定,那么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合同欺诈如何正确认定

1、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这种故意反映在行为人要约或承诺过程中。要约邀请中的故意,不属于合同欺诈行为。

2、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即要约或承诺表示的意思是虚假的信息,且在合同履行中未就虚假信息予以更正。

3、相对人因受欺诈而对要约或承诺的条件产生错误的认识。

4、相对人在因受欺诈而对要约或承诺的条件产生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与行为人订立、履行合同。

5、行为人因欺诈成就合同获取了非法的、不正当的或若不实施欺诈不可实现的利益。

二、相关知识:合同欺诈有哪些特性

(一)隐蔽性。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欺诈行为,相对于如标的、价格、标准、功能、合同主体等合同的主要信息,行为人是清楚的,在明;合同相对人则是不清楚的,在暗。真实信息的隐蔽性,造成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地位不平等:欺诈行为人处于优势、强势,合同相对人处于劣势、弱势,直到欺诈行为败露。这种对信息掌握的不平等导致的地位不平等,并不是因为相对人认识能力的局限,而是因为行为人的扼意而为。

(二)干忧性。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把要约或承诺的错误条件反映到相对人大脑中,使相对人在规避合同风险和实现预期利益的决策中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决策-错误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的“意思自治”由于行为人的干扰而成为“意思他治”。

(三)破坏性。

①破坏了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平等,由于其隐蔽性,使合同欺诈行为人处于优势、强势,使相对人处于劣势、弱势。

②破坏了等价交换的原则。“任何当事人从事交易活动,都要遵循等价交易法则,不得尔虞我诈,强取豪夺”;

③破坏了交易的自愿性。“通过欺诈等方式使对方作出与其真实意思不相符合的意思表示”;

④破坏了社会信用。欺诈行为败露后,人们对“真正交易的精神事件”将时时处于怀疑、恐惧之中。

(四)非法性。“欺诈行为都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上属于应受禁止的非法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霸王条款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霸王条款与合同欺诈的区别。霸王条款是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不平等格式合同等,用以逃避法定义务和减免自身责任,但并不属于合同欺诈。合同欺诈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因此,虽然霸王条款存在不公平性,但它并不构成合同欺诈。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期货欺诈案件裁决:被告应返还保证金

    期货欺诈案件裁决的情况。某实业总公司委托其副总经理与被告下属单位“交易所”建立期货代理合同关系,但“交易所”采取欺诈手段导致原告亏损。法院认定被告应承担全部过错责任,并应返还客户的保证金和赔偿利息损失。文章还介绍了期货欺诈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以及律

  • 昌邑法院审结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

    昌邑法院审结的一起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被告人李某、王某、魏某因合谋伪造证据骗取村委赔偿款,被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此案经过一审和二审,最终裁定维持原判。

  • 曹先生诉魔法星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一案
  •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 非营业车辆进行营业运输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可否免责?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