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是法律领域中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合同的成立指的是在满足生效要件且不违反无效要求的情况下,达成合同双方的一致意思表示。而合同的生效则是指该合同已经具备了法律效力,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成立的要素包括要约和承诺。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做出的希望以一定条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即将自己的要求告知对方。承诺则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要求,表示同意成交。根据《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承诺的生效时间是在通知到达要约人时。根据具体情况,承诺在要约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要约人处或到达法律规定的地方都能生效。例如,采用数据电子形式订立合同时,当数据电文进入指定的系统,即使收件人并不立即收到,合同仍然成立。而如果承诺在要约规定之外的时间到达要约人处,则一般而言不生效,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新的要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约人愿意接收这个承诺,合同可以成立;但如果要约人否认这个承诺,那么这份承诺变成新的要约,要约人可以提出新的条件,同时他的地位转变为承诺人。
在日常签订合同时,常常会在结尾注明“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时成立生效”。从法律角度来看,双方签字盖章表示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但这样的合同并不一定生效。只有在双方自觉履行并没有发生法律纠纷的情况下,合同才可以被视为完美的,但并不算有效。一旦发生纠纷并希望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法律首先要考虑的是合同是否生效。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生效的合同应具备以下条件:
此外,《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还规定了一些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包括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
综上所述,合同的成立仅是合同双方达成意思一致的表现,而合同的生效则要求满足一定的法律要件。只有符合生效要件且不违反无效要求的合同才能生效,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需要重视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要点。
中标后修改合同生效条件的相关法律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标后双方不得擅自改变合同实质性内容,而合同的主要条款变更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合同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包括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以及需要办理特定手续方可生
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生效时间及相关问题。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必须符合一般生效要件及特殊生效要件如登记和共有人同意。房屋买卖合同必须登记才能生效,而未经登记的合同不具备生效力。共有人未书面同意的房屋买卖合同并非必然无效,而是效力未确定的合同。文章
实践合同与诺-成合同的区别,指出实践合同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交付标的物应视为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而非合同成立的必备要件。文章还讨论了实践合同的范围、货物运输合同和赠与合同的性质,提出实践合同的范围应由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规定。
合同的定义和法律保护,以及合同签订日期与合同有效性的关系。文章指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对于合同签订日期晚于合同生效日期的情况,合同仍然有效。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合同的有效期分为合同的生效和合同的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