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无效 > 购房合同无效后是否可获拆迁补偿

购房合同无效后是否可获拆迁补偿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6354
购房合同无效后是否可获拆迁补偿 案例:2000年,某外省农民A租赁了北京通州区某村村民甲的宅基地上房屋;2004年,双方协商签订房屋买卖 合同约定,由A支付人民币6.7万购买该租赁房屋,随后A向甲支付了全部购房款,甲向A交付了该房屋;2007年,甲以A并非本村村民,不能购买涉案房屋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确认甲与A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并要求A腾退房屋,后法院判决确认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但以A不具备腾房条件为由,判决A有权继续在涉案房屋中居住; 2010年, A另购买了其它住房,并将涉案房屋对外出租;同年8月,甲就涉案房屋与某拆迁公司达成拆迁补偿协议,甲获得被拆迁房屋重置价补偿13.9万元、宅基地区位补偿23万元、提起搬家补偿5万元、其他补偿25万元、按照优惠价格购买新建房屋两套。随后甲在涉案房屋的租户搬离后自行拆除了该房屋。 根据本案的情况,相关法律问题如下:

1.A是否有权要求涉案房屋的拆迁补偿?若能,A能获得哪些拆迁补偿?可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以谁为被告? 2.若A无权获得拆迁补偿,那A的权利可以获得哪些救济?可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以谁为被告? 根据本案事实,结合相关法律解析如下: 首先,拆迁补偿是针对被拆迁人而言的,而根据拆迁法律规定,一般只能是房屋的所有人为拆迁人(公有住房的承租人除外),而具体到本案中,A与甲的房屋买卖合同已被确认无效,A当然无法取得涉案房屋的所有权,既然A不是涉案房屋的所有人,当然无权享受涉案房屋的拆迁补偿款。其次,A与甲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被法院确认无效后,A已只能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主张财产返还、损害赔偿,根本不可能涉及无效合同项下的标的物拆迁补偿。最后,虽然法院在确认合同无效时,确认了A的居住利益,但该前提是A当时不具备腾房条件,法院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考虑作出的变通,而后来A自购了住房,并自行搬离了涉案房屋,其居住利益当然不会受法律保护。 所以,根据以上解析A只能以甲为被告,主张由于无效合同引起的返还财产、损失赔偿,即可以起诉请求判令甲返还A的购房款6.7万元、赔偿A因房屋升值而产生的预期利益(即2004年至2007年期间涉案房屋升值部分)。 本案的参考法条: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 第四条 ……本条例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被拆迁人是指对被拆除房屋拥有所有权的单位或者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无效对合同诈骗罪的影响

    合同无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并不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具备特定的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

  • 合同纠纷的法律后果

    合同纠纷的法律后果,包括财产返还、赔偿损失以及行政处罚等方面。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被裁定无效或被撤销时,双方当事人应返还财产并赔偿损失。若涉及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还可能面临追缴财产和行政处罚等后果。文章还提及了合同法中有关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相关规

  • 无效合同的定义及情形

    无效合同的情形和定义。当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强制性规定等情形时,合同将被视为无效。此外,合同的违法行为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也是无效的。同时,免除一方因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也是无

  •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我国《合同法》中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合同中的解决争议条款仍然有效。合同无效或撤销后应返还财产,有过错方需赔偿损失。可撤销合同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以及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订立的

  • 无效拆迁合同纠纷问题怎么处理?
  • 小产权房拆迁,购房者有补偿吗
  • 房屋拆迁合同需要见证人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