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无效后是否可获拆迁补偿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购房合同无效后是否可获拆迁补偿 案例:2000年,某外省农民A租赁了北京通州区某村村民甲的宅基地上房屋;2004年,双方协商签订房屋买卖 合同约定,由A支付人民币6.7万购买该租赁房屋,随后A向甲支付了全部购房款,甲向A交付了该房屋;2007年,甲以A并非本村村民,不能购买涉案房屋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确认甲与A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并要求A腾退房屋,后法院判决确认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但以A不具备腾房条件为由,判决A有权继续在涉案房屋中居住; 2010年, A另购买了其它住房,并将涉案房屋对外出租;同年8月,甲就涉案房屋与某拆迁公司达成拆迁补偿协议,甲获得被拆迁房屋重置价补偿13.9万元、宅基地区位补偿23万元、提起搬家补偿5万元、其他补偿25万元、按照优惠价格购买新建房屋两套。随后甲在涉案房屋的租户搬离后自行拆除了该房屋。 根据本案的情况,相关法律问题如下:
1.A是否有权要求涉案房屋的拆迁补偿?若能,A能获得哪些拆迁补偿?可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以谁为被告? 2.若A无权获得拆迁补偿,那A的权利可以获得哪些救济?可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以谁为被告? 根据本案事实,结合相关法律解析如下: 首先,拆迁补偿是针对被拆迁人而言的,而根据拆迁法律规定,一般只能是房屋的所有人为拆迁人(公有住房的承租人除外),而具体到本案中,A与甲的房屋买卖合同已被确认无效,A当然无法取得涉案房屋的所有权,既然A不是涉案房屋的所有人,当然无权享受涉案房屋的拆迁补偿款。其次,A与甲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被法院确认无效后,A已只能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主张财产返还、损害赔偿,根本不可能涉及无效合同项下的标的物拆迁补偿。最后,虽然法院在确认合同无效时,确认了A的居住利益,但该前提是A当时不具备腾房条件,法院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考虑作出的变通,而后来A自购了住房,并自行搬离了涉案房屋,其居住利益当然不会受法律保护。 所以,根据以上解析A只能以甲为被告,主张由于无效合同引起的返还财产、损失赔偿,即可以起诉请求判令甲返还A的购房款6.7万元、赔偿A因房屋升值而产生的预期利益(即2004年至2007年期间涉案房屋升值部分)。 本案的参考法条: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 第四条 ……本条例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被拆迁人是指对被拆除房屋拥有所有权的单位或者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指出应根据情况按照阳合同或阴合同履行。同时明确了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房产中介需承担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
无效合同期限追诉时效
无效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情形。无效合同引起的纠纷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追诉时效适用于刑事案件。合同无效纠纷的起诉时效为三年。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和胁迫、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格式条款和免责
-
订立房屋拆迁合同是什么行为
订立房屋拆迁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法律地位平等,合同的签订应当贯彻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原则,任何一方不得将其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利用威逼、利诱、欺诈手段达成的合同无效。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
-
房屋拆迁合同订立的依据是什么
房屋拆迁合同的订立,应以房屋拆迁许可证批准的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依据,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否则无效。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房屋拆迁合同订立是有法律依据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协商好补偿的问题后,就可以签订房屋拆迁合同。
-
小产权房拆迁,购房者有补偿吗
-
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后反悔怎么处理
-
拆迁签订补偿协议有哪些无效的情形